書評/穿越2077,夢回1997:《電幻國度》的衰敗科幻之美

在主流文化的藝文創作範疇中,特定類型的文本傳統上往往被視爲較次一等,包括奇幻、科幻、志怪、推理、武俠、羅曼史等等,或許是因爲類型文本具備更直觀的娛樂價值、有着更容易大衆化的體質,之於文學或電影領域都更容易受到文化菁英所貶低。動漫畫或者電子遊戲由於本身就屬於次文化載體,因此纔不會有這類門戶之見。此種偏誤已隨着時間演進和現代化的腳步逐漸消解,但距離真正的一視同仁,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

作爲類型創作的兩大山頭,比起奇幻故事,科幻文本似乎是更不受待見的類型。一個不可靠的參考依據是:連世界電影獎項中比較商業化(相較於歐洲三大影展)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將近一百年來也從未頒予科幻電影。奇幻類型好歹有《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跟《水底情深》奪魁——還都是二十一世紀之後的事了。要說《地心引力》或《雲端情人》真的遜於《自由之心》嗎?我想答案客觀上是否定的。除了歷史和政治因素考量,傳統文化菁英對於題材的偏好品味,更是主要的影響變因。

所幸,科幻類型創作並未因爲文化地位邊緣而消頹,相反地,或許因爲現代社會運作及日常生活與先進科技的連結益發緊密,使得相關文本產出日益繁盛,也更容易爲大衆所接納。雖然是受到《巫師 III:狂獵》口碑餘蔭,CDPR的《電馭叛客2077》銷量突破千萬,以一款風格硬派、少有刻意討好玩家要素的科幻遊戲而言,在更早幾年之前也是很難想像的事。

要說2077討好玩家的要素也不是沒有:不少玩家都是衝着基哥下單預購的吧

無獨有偶,出身瑞典的圖像文學作家賽門・史塔倫哈格,其於2017年創作的《電幻國度》(The Electric State, 2021),其中景觀也有如與《電馭叛客2077》的惡地遙相呼應,只是更荒涼、詭異、灰暗。現今國內有啓明出版正式代理髮行,終讓我們得以一窺其筆下末日前夕的蒼茫之美。

(以下全文劇透,請讀者斟酌參閱)

物化與奴役:航向反烏托邦彼岸

一人一機,宛如《最後生還者》的末日公路旅程,少了喪屍和獵人的威脅,反而更顯寂寥

基於文學表現經常傾向開放式、曖昧性的詮釋需求,史塔倫哈格筆下情境所帶出的謎團,要遠比其中所能解答的事物要多得多,圖、文皆然。實際上在閱讀本書時,有關上列簡介所描述的背景、劇情,讀者恐怕不太能夠從表面上直觀會意,通常只有一些客觀現象的陳述,加上主角蜜雪兒模糊的主觀理解,供讀者自行推敲。許多時候,作者甚至不將情節細節訴諸文字,而只透過那一幅幅美麗、形象化的圖像進行敘事……。

某種程度上,史塔倫哈格的故事處理方式,有點類似宮崎英高在《黑暗靈魂》系列或《血源詛咒》的「考古學式」敘事法:將人、事、物的線索碎片化,分散在文本各處讓人試圖拼湊、腦補世界的全貌。只是或許受到篇幅限制,線索極度有限下,《電幻國度》有着更模棱兩可的風貌。讀者在全書前四分之三篇幅中,只能隱約感覺少女是因爲某個原因而踏上旅途。「我們在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一日深夜抵達米爾路2139號,是蹦蹦到索斯特接走我的六個月後,現在是時候告訴你關於我弟弟的事情了。」(p.107)到故事即將收尾時,才透由主角之口,自我剖白行動的目的。(所以說,官方書籍簡介似乎是提前爆雷了……)

全篇基本控制在第一人稱視角的敘事安排下,讀者只能夠知道的比蜜雪兒更少。而蜜雪兒身爲一個年僅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女,當然對世界所知有限。不會有過度的解說或分析,讀者只能知道主角知道的、乃至於主角自我揭露的事情。這是作者採取限制敘事角度的用心所在。書中大半篇幅主要是關於蜜雪兒移動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再早個幾年之前,她對於母親、養父母和朋友的回憶。過程沒有什麼血脈賁張的衝突場面,但看少女從不離身的霰彈槍,可以想見在此之前可能發生過什麼不好的事情;武器本身象徵的暴力特質,也隱約暗示着危機往往一觸即發,讓這趟末日美國風情畫更帶有壓抑不安的氣氛。

透過蜜雪兒的回憶,有時候我們得以藉此掌握到有關這個世界異變的線索,例如使用神經投射器之後的影響:

絕大多數人都戴上了神經投射器,……然後人類社會就走向衰亡了

從隱喻的角度引申解讀,或許可以說,這是作者試圖透過極端化的情境,批判人類沉迷在太有吸引力的高科技娛樂的不良後果。但比起隱喻,我認爲情節表面上描述的狀況更值得玩味:如果說,科技企業巨頭Sentre想借由娛樂產品來達到實質控制人類的目的,又爲什麼要經此將人們幾乎廢人化,使之喪失物理層面的工作能力、甚至不能生活自理?——故事中那些經由神經投射器連結的人們,一旦由外人拔除頭戴裝置,可是會立刻癱倒在地、近乎完全失能而無法生存下去的。

從現實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套合理的描寫:企業的核心目的在於持續獲利,以及確保穩定勞動力;但讓社羣消費者喪失機能,只會使企業的兩種目的雙雙落空。故事前段描述到蜜雪兒母親因爲官方的神經鹼毒品控制,而持續勞動到死的情境,可行性還比較高。

然而,《電幻國度》是一部具有高度空想性質的科幻作品,用現實常規來理解其中情節,或許纔是一種不合理的做法。書中並沒有確實說明企業巨頭之所以透過大規模更新,讓人們使用神經投射器之後無法自拔的緣由。稍微放縱想像力猜測,能夠得出幾種推想:

.因爲Sentre公司決策圈錯估其產品的成癮效果.資訊恐怖份子伺機投放病毒導致產品效度變異.超級電腦的人工智慧意圖將全人類生體電池化,成爲AI生命體的能量來源(像《駭客任務》那樣).單純只是程式出錯造成

官方簡介裡,所謂「『腦際智慧』這種高階意識的目的」,也許就是基於上述的「《駭客任務》推想」而成。插畫中,史塔倫哈格有時候會安排巨大的無人機,拖曳着長長管線、閃爍着無機光芒遊走着,甚至有些人羣以神經投射器與之連結,彷彿膜拜神祇一般瞻仰着。凡此種種,隱隱就帶有着「機械生命體凌駕於人類之上」的意念。

但此各類說法,除了圖畫上曖昧的呈現外,在書中似乎都沒有明確線索足以支持。只能算是我等科幻故事愛好者自娛娛人、腦洞大開的想像空間。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電幻國度》當中,透過頭戴式神經投射器連線,人類似乎能將意識上傳到原生肉體以外的其他地方——因爲蜜雪兒的弟弟「蹦蹦」,就已成功將他的意識轉送到她身邊的黃色機器人:太空小子「蹦蹦」身上。

從電幻國度到2077

雖然不是偵探推理小說,作者在此使用了十分簡單卻有效的敘述性詭計:讀者一心以爲少女要追尋的弟弟,他的小名就跟蜜雪兒身旁的機器人一樣叫做蹦蹦,這要到接近尾聲時纔會揭露。至此,讀者才終於恍然大悟:蜜雪兒的弟弟早已經以某種形式隨身在側,她的目的則是要去解放蹦蹦被禁錮的肉身。黃色機器人雖然可能具備足夠的AI性能,但顯然沒有口部或發聲裝置(機器人頭部只有用筆畫上大大的笑臉),過程中從未聽過它有所發言,讀者也就無法從它那邊得到相關情報。

近乎照片的高度寫實畫法中,機器人突兀的奇異造型使氣氛益發詭譎

只要主角蜜雪兒本人不曾提起,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她弟弟的意識已經身在此處。

有關意識轉移的科幻、玄幻文本,歷來不在少數。近期因爲種種因素而蔚爲話題的《電馭叛客2077》,更是少見的以電子遊戲形式探討軀殼、心靈、自我,如何能借由科技想像達成種種改動的可能性。包括保存死者意識在新的肉體復活、透過意識轉移肉體達到趨近永生的效果、上傳意識到網路上成爲新型態的生命個體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電馭叛客2077》當中,雖然有大量透過所謂人造「植入物」來大幅改造肉體強度與功能的描寫,但似乎並沒有人類完全以機器人身體活動的紀錄……。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電馭叛客2077》的世界觀設定,肉體和意識之間存在匹配度跟排斥反應問題。在沒有相關困境的《攻殼機動隊S.A.C.》中,就可以看到人工器官培養公司的詹姆斯社長,以「更有效率的生活」爲由,將自己的電子腦放進一個方糖造型的金屬盒子,只透過最簡單的金屬四肢來活動,儼然是一副機器人的樣子。但其生意經談得頭頭是道,在商言商的圓滑態度表露無疑,則再清楚不過的顯示出:他確實是一個生意手腕高明的人類。

你以爲右邊的男人是社長?纔怪!那是秘書機器人,左邊的方糖纔是社長本尊!

《電幻國度》的蹦蹦則相對微妙。雖然從書中表現看來,蹦蹦的確是以弟弟的意識陪伴在蜜雪兒身邊,但讀者其實難以判斷:機器人蹦蹦究竟是完全上傳了弟弟本尊的意識,或僅僅由弟弟本尊遠端操控而已?當蜜雪兒找到戴着神經投射器的弟弟本尊肉身時,他也確實還是「存活」的,因此將機器人蹦蹦的活動狀態,視爲是弟弟本尊遠端操控的效果,或許是比較合理的觀點。然而:「行動自如的機器人分身 vs. 幾乎失能的肉身本體」,哪一邊才更接近人類真正「活着」的狀態?

——不管原理如何,對蜜雪兒來說都無所謂了。只要拔除神經投射器,弟弟就會當場死去。但不摘掉那個可恨的頭戴裝置,她的弟弟就永遠無法正常生活下去;當機器人故障時她也無力維修。無論如何決定,眼前都只剩下艱難的末路。

描繪頹唐末世的美麗之書

對於偏好內容較嚴謹的硬科幻讀者而言,本書在設定細節方面可能不是那麼講究。然而這並不影響它成爲一部典雅精緻的圖文書,同時帶出引人深思的面向。其優美的文字和兼具幻想、細膩、大膽的寫實風格圖像,都讓《電幻國度》值得一讀。加上超乎尋常的用紙、印製與裝訂,讀者每翻閱一頁,都是又一次的享受。

啓明出版不惜重本,採用最高規格的印刷和裝幀精裝製作,其用心可見一斑。最終成書之美,特別在封面裱布質感之突出,無疑是當今國內書市罕見,值得愛書人肯定與收藏。而我們也期待在加上作爲前作的《迴圈奇譚》和《洪水過後》,能夠幫助讀者更理解、融入這個世界,搭建起心中屬於各自的─電幻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