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下 75%的臺灣消費者提升行動支付使用頻率

(萬事達卡臺灣區總經理陳懿文表示,萬事達卡在數位熱潮下致力於加速產業科技創新,並實踐普惠平等與永續未來。圖/萬事達卡提供)

受到Web 3.0影響以及歷時兩年疫情對數位科技需求大幅提升的推波助瀾,「數位熱潮(Digital Booming)」已提前席捲全球。萬事達卡調查顯示,綜觀全球,電子商務已佔整體零售支出20%;另一方面,數位支付也大幅成長,高達75%的臺灣消費者提升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

金管會數據也指出,臺灣金融業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總金額達到1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數位熱潮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成長。

萬事達卡臺灣區總經理陳懿文表示,數位化發展造就生活便利性,但隨着金融科技的快速轉變,所帶來的挑戰更應該被關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調查顯示,全球仍有47%的人尚未具備連網能力,顯見數位落差持續加劇的問題應被重視。萬事達卡看見數位熱潮下全球正面臨「數位創新、普惠平等發展與綠色永續」三大議題,因此,萬事達卡不僅致力賦能普惠平等與實踐永續未來,更持續加速產業科技創新,以期打造更友善與永續的生活環境。

在數位熱潮的全球趨勢下,萬事達卡落實Web 3.0概念的應用。對比Web 1.0使用者較被動與單純的接收資訊、Web 2.0使用者擁有更高參與度與應用性,Web 3.0基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等自動化串聯處理技術,可爲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可能性,並推動更創新與普惠的金融環境。

此外,萬事達卡也在今年11月1日宣佈將淨零排放時限,從2050年提前至2040年,爲了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萬事達卡推出全面性的行動方案,積極爭取、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承諾在全球持續使用 100%可再生能源;也在今年9月,宣佈在瑞典成立永續發展創新實驗室,加速環境保護相關的產品與技術發展。

在產品應用的設計上,萬事達卡亦積極推動環保材質的產品上市。2020年臺灣發行了亞洲第一張環保材質信用卡,綜觀全球現已發行超過1000萬張由認證環保材料製成的卡片;同時萬事達卡成立無價星球聯盟(Priceless Planet Coalition),攜手全球15個國家超過40個以上的金融夥伴,訂下五年內要在全球種植一億顆樹的目標,期待透過與產業實際合作,落實永續理念,爲地球做出貢獻。

萬事達卡在今年亞太區金融盛會「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中,提出4大賦能價值,呈現30餘項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從洞察消費、企業思維與市場趨勢,提出面對數位熱潮的創新科技應用,全力支持消費者、企業與政府因應普惠與永續需求。

萬事達卡的4大賦能價值與其中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如下。

促進成長動能 (Boosting Growth):面對變化快速的支付技術,萬事達卡強調在支付行動上,除了要提供消費者更具整合性、多元性的支付服務,也需掌握當前數位金融趨勢,協助推動新型態支付系統落地的可能。萬事達卡因此推動行動虛擬商務卡方案 (Mobile VCN) 的實現,企業戶可透過虛擬卡方案直接提供員工差旅使用需求。再者,萬事達卡亦發行了亞太區第一張加密貨幣卡 (Crypto card),卡片連結加密貨幣帳戶,用戶可以直接將數位資產轉爲法幣後透過卡片進行支付,實現數位貨幣支付的可能性。另外,Ekata提供了最佳身分辨識機制,透過AI數據的蒐集,判別用戶基本資料,協助金融機構於開戶、交易辨識客戶身分並降低冒用風險。

創造無限機會 (Boundless Opportunities):萬事達卡瞭解當前仍有部份人口,受限信貸取得能力不足等原因,無法享有完整的銀行服務,如分期付款等,進而推出全球首張中小企業分期卡 (Pay & Split),先買後付 (Buy Now Pay Later) 顧問服務,協助機構建立相關服務;Debit Plus能將簽帳金融卡加上信用額度,不用換卡,即可隨時切換於金融卡或信用額度間彈性消費,賦能中小企業、個人等各消費族羣擁有更具彈性的財務應用能力。

賦能無界包容 (Borderless Inclusivity):數位化下,地區與產業間數位鴻溝的問題亟待解決,萬事達卡除了透過政府參與 (Government Engagement),攜手政府單位強化各領域科技技術的建設;並推出農戶通行證 (Farm Pass) 協助農戶架設產銷管理平臺,大幅提高產業金、物流管理的數位便利性。

支持永續發展 (Bolstering Sustainability):萬事達卡長期關注環境保育與永續經營等議題,推出碳足跡計算器 (Carbon Calculator),可顯示每一筆交易之碳排放量,以及區塊鏈食物溯源 (Provenance Solution) 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通過共享記錄實現實時可追溯性,從而推動供應鏈各方之間的信任和責任。從而使消費者能從中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提供消費者實踐環境關懷最直接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