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三年了,哪些學校真正執行了?學生負擔減輕了嗎?

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了,我們的雙減政策已經實施三年多了。2021年7月24日,國家正式出臺雙減政策,9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雙減政策和5+2模式,雙減包括兩部分內容: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小學生作業不允許超過一個小時,小學不允許舉辦期中考試,不允許對學生進行排名,不準公佈學生成績,小學生早上8點20以前不得到校。同時對校外培訓也有嚴格規定,包括:上課時間、收費情況等等。在當時,所有人對雙減都充滿了期待,以爲學生的負擔真的可以減輕了。

但是三年過去了,學生負擔真的減輕了嗎?各校都嚴格執行雙減政策了嗎?看看周圍的學生我們可能都能感受到:學生的負擔更重了。

那爲什麼雙減政策幾乎沒起到什麼作用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再好的政策,沒人監督執行就是一紙空文,雙減政策也是如此。

雙減政策如果真的能完全執行,確實可以減輕學生的問題,但問題是誰來監督執行?

正常情況是由各地的教育部門,但我們也知道,各地教育部門也是追求政績的,也希望各校能考出最好的成績,所以就算下面的學校不執行國家的雙減政策,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不會去管,除非有家長投訴,他們纔會受理。

正是因爲沒人監督,所以下面的學校幾乎沒有人執行國家的雙減政策,很多學校要求學生早上7點多就到校了,瘋狂壓榨學生的時間,根本不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學生負擔怎麼可能減輕?

第二:下面學校變着花樣應對上級的檢查,根本防不勝防。

對於雙減政策的執行,也不是沒人監督,但是學校應付檢查的手段太多了。

首先是雙套課表,一套用來應付上級的檢查,一套用來平時的上課。如果上級真來檢查,提前通知各班換上新課表即可。

其次換名稱。比如把以前的期中測試改名爲階段性學情檢測,把早讀改爲安全值班等,反正就是看起來是合理的,但其實就是國家不允許做的。當然,這也沒人管,只要沒家長告,就不會有人管,老師和學生更不會去投訴,也不敢。

第三:實行延時服務後,很多學校更是光明正大的開始增加學生負擔了。

延時服務,本來是爲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的,但是實施後,很多人發現,學校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增加學生的負擔了。

延時服務時間,很多學校很多老師直接就是上課,上完課學生回家依然佈置有作業。儘管學校也不允許,但是學校對老師有成績考評,對於老師們的所作所爲學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沒家長投訴,就不追究。很多學校,還會利用延時時間考試講新課,這樣一來,等於是孩子們集體在校又上了兩個小時的課,回家依然有大量的作業。

延時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等於是孩子們在校又多上了兩個小時的課,所以這兩年,期待取消延時服務的呼聲很高。

任何政策,沒有監督沒有執行,就是廢紙一張,雙減就是如此。

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爲了減輕學生負擔也出臺了很多措施,但是這麼多措施,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不得不說真是極大的諷刺。

包括取締輔導班也是如此,有資質的輔導機構好像是少了,但是在暗處的輔導班卻越來越多,特別是各種一對一的,不但很難查出,更加劇了輔導費的瘋漲,導致家長的負擔也更重了。很多家長表示:自從打擊輔導機構以來,輔導費是越來越貴了。

雙減政策實施三年了,從學生的課業負擔來看無疑是失敗的。可見雙減本身並不能從根本上上給學生減負,要想學生負擔減輕,光靠政策看來是不行的,再好的政策也不行。

所以未來怎麼給學生減負,光靠教育部是不行的,出臺再多的政策估計也不行,但願未來,我們整個社會能讓學生更輕鬆的學習,這也必須是全社會的責任。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