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後日夜溫差大,中醫師透露「3大養生秘訣」提升免疫力

今年10月23日開始進入霜降,爲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準備過渡到冬天。此時氣溫漸漸轉寒,雖因臺灣地理位置、溫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霜降時節在臺灣還不算太寒冷,但已稍顯寒意,日夜溫差很大,空氣溼度較低,楓葉由綠轉紅,呈現出火焰般濃烈的秋意。

圖/freepik

秋日常見疾病

秋燥

有別於潮溼的夏天,秋天的空氣比較乾燥,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產生疾病,中醫稱之爲「燥邪」,若保養不當,可能損傷人體各部位的津液系統,造成口舌鼻咽乾燥、乾咳無痰或痰黏稠、皮膚乾燥導致脫皮龜裂甚至發炎、大腸津液枯竭導致便秘等症狀。

憂鬱的情緒

霜降時氣候轉冷,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秋冬之際草木凋零,意象上偏於淒涼傷感,時常誘發人們內心中原本被壓抑的負面思維,喚醒陳舊的不愉快記憶,嚴重時甚至引起諸如憂鬱症、躁鬱症等等精神方面疾病的發作,在臨牀上時有所見。

霜降養生對策

順應天時:早睡早起

符合大自然的節律,霜降時節「早睡早起」最養生,晚上9點半睡到早晨6點最爲合適,有助於陽氣的收斂以及肺氣的舒展,切忌睡懶覺,睡眠時間過長身體反而虛弱,甚至導致情緒低落。早上起牀把窗戶打開,排出室內人體一夜產生的濁氣,接者做一些緩和的伸展運動,例如打一套太極拳、瑜珈、或簡單的柔軟體操,都有助於降低憂鬱情緒,提升抗病能力。

收歛而不耗散:少吃辛味、多食甘潤

霜降時節,自然氣候由熱轉寒,對應到人體就是由陽轉陰,由於未來還要對抗整個冬季的寒冷,適當的滋養、收藏體內的水分和養分是必要的,不宜過度消耗,使得體質變薄。《黃帝內經》所強調的:「秋冬養陰」即是此裡。

所以諸如蔥、姜、蒜、辣椒等辛味發散食物應少吃,多吃甘潤平和的食物,如白木耳、南瓜、芝麻、山藥、白蘿蔔、茭白筍、枸杞、蜂蜜都很合適,不但「養陰」效果很好,也能避免「燥邪」對體內水分的破壞,預防各種因氣候乾燥產生的症狀,若有皮膚乾燥脫皮龜裂,可適當地塗抹保溼用品,但儘量選擇沒有添加香精的產品,因爲很多種香精都是皮膚疾病的過敏原。

另外,適當的運動非常好,但也不宜過度,時間過長或太過激烈的運動容易耗散體內精氣,違反秋冬時節精氣收藏的原則。

圖/馬光醫療網

霜降節氣養生食譜

百合梨粥

•做法:百合三錢洗淨、梨子半顆去皮切小塊丁煮粥。

•功效:潤肺養胃安神,改善口鼻乾燥、乾咳、痰黏稠、憂鬱心煩等秋天常見症狀。

芝麻拌山藥

•做法:戴上手套,將山藥去皮、切成條狀,滾水煮20秒後撈出放涼,淋上芝麻醬以及芝麻粒。

•功效:溫和的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爲將來抵抗寒冬做好準備。

圖/馬光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