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晚報|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 中電聯預計今年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近日,深圳鵬程無限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鵬程無限)與寧德時代(300750.SZ)在福建寧德簽署技術授權與售後服務協議。根據協議,鵬程無限可使用寧德時代授權的技術生產其儲能電池及電芯、模組、電箱、電池櫃等產品,同時寧德時代還將爲授權產品提供售後服務。

鵬程無限主要從事電池製造、銷售及儲能技術服務等,產品覆蓋電源側、輸配電側,及用戶側儲能方案。此次簽約後,鵬程無限成爲國內首家同時擁有寧德時代技術授權與售後服務授權的電池製造與銷售公司。

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

4月23日,《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佔全球市場的60%以上。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4月上半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51.6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市場零售26萬輛,滲透率首次突破50%,市場佔比首次超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實現這一“里程碑”式節點,比原定的2035年提前了11年。

4月以來新能源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20%

4月24日,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1-21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42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0%;4月1-21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45.9萬輛,同比增長29%,較上月同期增長5%,今年以來累計批發241萬輛,同比增長30%。

天齊鋰業一季度預虧36億-43億元

天齊鋰業(002466.SZ/09696.HK)4月23日晚間公告,預計一季度淨虧損36億-43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48.75億元。受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該公司鋰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鋰產品毛利大幅下降;其重要的聯營公司SQM一季度業績預計將同比大幅下降。

中電聯預計今年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4月24日,中電聯發佈《2024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今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預計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併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容量將在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2024年底達到13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利用率將下降。

氣候正常情況下,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左右,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

長江內河純電動雙體港口作業船首航

湖北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引《中國水運報》消息,4月22日,長江內河首艘純電動雙體港口作業船舶“電都綠動1”輪在宜昌完成首航。

該船設計總長爲21.5米,型寬6.2米,型深2.2米,搭載430千瓦時動力電池,一次充電可續航 72公里,可容納46名乘客。相比傳統燃油動力的船舶,該輪每年可替代燃油 40噸,減少有害氣體排放125噸。

3月儲能電池投資額環比下降4.68%

4月24日,貝殼財經自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獲悉,鋰電池製造投資出現降溫。根據CNESA全球儲能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全國共有26家企業公開了電池項目規劃,總產能超過233.53GWh(含計劃/簽約/開工/投產等),投資額超過987.16億元,環比下降4.68%。

中國科學家利用離場電催化技術實現硫化氫全分解

4月24日新華社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團隊成功研發離場電催化技術,在室溫、常壓下實現硫化氫全分解制氫和硫磺,有望替代工業現行的克勞斯技術,實現天然氣開採、煉油行業和煤化工過程中硫化氫的消除和資源化利用,併成爲低成本制綠氫的一個新路徑。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環境領域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天源環保:控股子公司已與華爲簽訂液冷充電設備的採購合同

4月24日,天源環保(301127.SZ)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漢天源能源有限公司已與其簽訂液冷充電設備的採購合同,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拓展國內液冷快充電站業務,如有相關事項達到信息披露標準。

華爲面向能源行業發佈IDS智慧配電解決方案

4月22-25日,第26屆世界能源大會在荷蘭鹿特丹舉行。華爲電力全場景解決方案在會上亮相,並首次面向能源行業發佈IDS智慧配電解決方案(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Solution)。該方案旨在解決全球電力行業面臨的緊迫挑戰,如線損高、供電可靠性差以及分佈式光伏、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給電網帶來巨大壓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