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造成教育亂象 學者:中英文雙輸 競爭力猛降

全教總今天召開記者會說,雙語政策造成教育現場一片混亂。(全教總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引發爭議,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召開「雙語國家更名 學校亂象不減」記者會,學者批評,這項政策最後的結果不只是中英文雙輸的局面,更是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競爭力突落猛降的、乃至階級固化、認同混亂的多輸局面。

蔡政府原本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但引來外界批評,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3月28日宣佈,原「2030雙語國家政策」更名爲「2030雙語政策」,不僅在國內爭議未減,歐盟及其會員國家的駐臺代表日前聯名致函行政院,認爲臺灣不該獨尊英語。

全教總今天召開「雙語國家更名, 學校亂象不減」記者會指出,政策雖已更名,但實質內涵與投入的經費、資源卻未改變,雙語政策對中小學教育現場的衝擊仍是現在進行式。

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鹹浩指出,所謂「雙語政策」會把臺灣變成如新加坡一樣雙語皆陋的所謂的「雙語國家」。他強調,這種政策對學科教學的嚴重衝擊更會從根本上阻礙知識的吸收,最後的結果不只是中英文雙輸的局面,並進一步造成階級固化。

雙語國家政策能否達到規畫者想像中的目標--提升國際化與競爭力?廖鹹浩說,國際化若意味着視野的擴大,則與英文能力的關係並非理所當然,甚至獨尊英語所造成的英美中心慣性,反而易於窄化其視野,削弱真正「國際化」的可能。

臺北市明倫高中英文老師陳建州表示,雙語教育絕對不是提升臺灣英語教育的最佳解方,更可能是一波造成臺灣學生學科學力倒退和教育品質流失的瘋狗浪。臺灣英語教育迫切要解決的是:雙峰落差與師生比問題、教學環境欠佳,以及未能真正落實聽說讀寫並重的教學與評量。

宜蘭縣公正國小雙語教師鄭祺怡表示,雙語課程教授的不是英語,而是各種不同的學科;隔行如隔山,英語教授對於不同學科現場的指手畫腳常常讓人啼笑皆非。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雙語政策已經明顯歪樓,出現國文老師教甄考英文、卻不考中文,以及教甄雙語開缺與錄取率遠高於一般缺的現象,充分反映出現場的焦慮,背後則是錯誤政策與KPI的導引,全教總除了替一般專業科目教師叫屈,更擔心獨尊英語的結果,淺化了學科課程,最終影響廣大學子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