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子年產值27億! 專家研發「品種辨識神器」靠AI提升4成效率

種苗場指出,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機器還設有兩道種子影像檢查關卡。(圖/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水稻是臺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每年栽培面積約27萬公頃,水稻種子每年更新率約80%,種子產值高達新臺幣27億元。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今(21日)指出,和中興大學合作研發推出最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更是國內首臺透過水稻種子外觀特徵來進行品種辨識的機器,能提升人員檢查效率44%,且能精準細分出水稻各品種特性

種苗場指出,國內水稻品種衆多,以110年來說共有26個推廣品種,各品種間外觀相近且不易區分,依賴專業檢查人力確實難以負荷,目前水稻品種檢定主要由經訓練檢查員肉眼檢查種子,由於訓練培養合格檢查員十分不易,且訓練合格之檢查員亦須累積豐富經驗,纔能有效判斷,尤其國內水稻種子檢查爲配合農時,必須在短時間內檢查大量的種子,僅依賴經訓練的檢查員以肉眼檢查,費時費力

▲種苗場表示,國內水稻品種衆多,以110年來說共有26個推廣品種,各品種間外觀相近且不易區分。

種苗場表示,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導入效能自動供料硬體,並結合智慧化品種辨識軟體,針對多樣品自動進出料、數粒計算、影像擷取及影像資料庫建置等,發揮AI與大數據技術效能,可有效辨識該五大品種,品種辨識準確率達88.8% 。

▲種苗場強調,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導入高效能自動化供料硬體。

不僅如此,種苗場提到,還設有兩道種子影像檢查關卡,第一道採用物理透光度,篩除近年來常見的雜草紅米有色品種,如黑米,第二道是使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等AI技術進行品種辨識,該系統可分成人機操作介面與種子影像辨識區域兩大部分,人機介面主要置於外部平臺便於使用者操作,而種子影像辨識區域則設置在透明壓克力遮罩的封閉環境中,以避免系統運作時,受到外在環境干擾而影響結果,另外,該系統可一次擺放7個不同樣品,於每一樣品檢測完畢後,自動執行下一樣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