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林「白宮」重現臺美合作歷史 老建築令新住民感觸多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並由水林子弟導演李建成拍成紀錄片《再會啦白宮》。圖/擷取自再會啦白宮臉書

雲林縣水林鄉水燦林小學的圖書館,早年是美國軍方與醫學界約半世紀前配合人工牛乳營養試驗計劃,在學校興建的工作站,因是兩層樓白色建築被鄉民稱爲白宮,現在已變成國小圖書館,這段歷史曾拍成紀錄片《再會啦白宮》,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帶領新住民前往參觀,瞭解這段消失的歷史,每個人感觸良多

爲提高新住民對家鄉文化認知,移民署委由北港戶政事務所舉辦水林文化體驗營,今天開課除介紹水林鄉顏思齊開臺史,更由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帶領參觀二戰期間駐美單位留下的建築「白宮」,同時也邀請水林黃金蝙蝠館及多位手工藝老師,讓新住民深度瞭解居住的水林鄉文化生態之美,同時也學習更多手工藝豐富生活。

水林鄉被譽爲開臺第1鄉,也是蕃薯的原鄉,近距離探尋先民開墾史蹟,宛如走進時光隧道,顏厝寮十寨的古代聚落結構,以及顏思齊紀念館內收集豐富的顏家軍早年的航海故事,引人入勝,最令新住民深刻印象,還是半世紀前,美軍留在水燦林國小內的一座白色老建築「白宮」,在婦幼協會執行長黃慧玲導覽下,揭開白宮的神秘面紗。

黃慧玲指出,目前農業部前身,早年稱爲農業復興委員會,50年代曾與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及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合作,進行人工牛乳等營養研究計劃,在水燦林國小內興建1棟白色外觀的工作站,當地人稱之爲「白宮」。

她說,這棟建築並由水林子弟導演李建成,還原當年時代背景拍成《再會啦白宮》紀錄片,詳細紀錄50年前在水林美軍營養工作站長達10年的事實,忠實記錄被遺忘的戰後臺美合作歷史,呈現感人的情誼及早年農村生活與濃濃人情味,紀錄片還拿下美國、義大利影展最佳紀錄片等獎項,名揚國際。

新住民觀賞完紀錄片再重返歷史現場,走進「白宮」,雖已成圖書室,但不變的內部格局,依舊呈現當年的風貌,新住民從中瞭解早年尚未開發的臺灣也曾接受美援的經過,對從異國來到臺灣的她們,感受特別深刻。

新住民也學習古早美食手藝,以在地特產製作蜜地瓜,設計手作百合胸花,更驚豔黃金蝙蝠的生態保育成果,縣府民政處長蕭德恕及北港戶政事務所主任曾錦芳說,新住民透過深度文化之旅、藝術生態涵養,融入水林在地生活,讓她們打從心底愛上水林,讓異鄉變成家鄉,意義非凡。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和北港戶政所帶領新住民回到歷史現場參訪,深度瞭解水林歷史文化。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並由水林子弟導演李建成拍成紀錄片《再會啦白宮》,如今已成爲學校圖書館。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和北港戶政所帶領新住民回到歷史現場參訪,感觸良多。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和北港戶政所帶領新住民回到歷史現場參訪,深度瞭解水林歷史文化。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雲林婦幼關懷協會和北港戶政所帶領新住民回到歷史現場參訪,感觸良多。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水燦林國小保留50年前美軍一座實驗室「白宮」,並由水林子弟導演李建成拍成紀錄片《再會啦白宮》,如今已成爲學校圖書館。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