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公會:穩定就業、循環經濟 水泥業不可或缺

臺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表示,水泥產業在臺灣,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期盼社會大衆能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今(29)日表示,無論從就業機會、民生經濟貢獻,乃至推動環保與循環經濟等面向,水泥產業在臺灣,皆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期盼社會大衆能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

水泥公會指出,水泥業的上游產業,主要包括非金屬礦業、鋼鐵冶煉等產業;中游製程則可分爲生料製備、熟料燒成及水泥製備三大部分。而下游產業包含預拌混凝土、建築業及營造業等業者。

由於水泥產業,與多項民生基礎建設及人民居住權益,密切相關,因此除了與全臺灣許多水泥產業本身的廠商、廠商之受僱員工、員工家屬有密切關係外,亦與各個上下游往來廠商,以及此等廠商受僱員工及其家屬,有密切關係。如水泥生產遇有停滯的情形,所涉及的絕非僅該等個別廠商的受僱員工及其家屬,影響所及的範圍將十分廣泛。

其次,水泥業者及其協力廠商聘請的員工,以臺泥和平廠及亞泥花蓮廠兩家主要業者爲例,廠內直接聘請的員工,具有原住民身分者,各佔約30%,而其協力廠商,具有原住民身分者則各佔約50%。各家水泥業者也在各生產廠區,聘請當地居民任職;因此,確保水泥續行生產運作,方能確保當地原住民及居民的合法工作及就業權益。

對基礎民生有重大影響

據學者研究,若水泥業生產100萬元,除可帶動上游其他產業,約46.96萬元之產出外,並可帶動下游其他產業,約153.93萬元之產出,水泥業尤其對於帶動下游產業的產出關聯效果,明顯高於國內其他產業,對基礎民生生活,有重大意義及影響。

同時學者研究也指出,水泥業對東部(宜蘭、花蓮)的相關連產業經濟貢獻,佔兩地整體產業比例達16.36%,佔兩地民衆所得則佔13.5%(而此等數字僅納入上游相關產業的影響,而尚未納入下游相關產業)。可知水泥產業尤其對於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居民所得,有明顯貢獻。

水泥公會強調,水泥是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也是各國不可或缺的基礎工業,臺灣爲促進經濟及國家建設發展,更需維持自主性的水泥工業,確保水泥供應無虞。水泥供應若倚賴境外進口,將受制境外水泥價格哄擡或限量的影響,影響國家建設及民間產業發展。

同時,水泥的穩定供應,方能確保國家得以順利進行品質無虞的公共建設,目前正進行之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每年將產生2百萬噸之水泥需求量,若水泥可繼續正常生產,將可使多項重大建設順利推動,對民生經濟有正面的效益。

水泥旋窯推動循環經濟

水泥公會指出,我國水泥業多年來致力於技術升級、空污防制、節能減碳、礦山覆育、循環經濟及資源再生利用,尤其在礦山植生覆育,更獲得日、韓、澳洲等先進國家肯認爲永續典範。另外,水泥旋窯具有高溫燃燒、滯留時間長、擾流大的特性,可協助政府推動循環經濟政策,將民生及事業廢棄物轉化爲資源再利用,爲政府及相關產業解決廢棄物處理的棘手問題。

在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水泥業均已在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等領域當中,擔任重要角色。如以日本經驗爲參考對象,臺灣的水泥產業,每年將可處理約500萬噸事業廢棄物,對於環境保護、循環經濟以及節能減碳的貢獻,可擔任關鍵的角色。

水泥公會表示,期盼政府落實「拚經濟、顧民生」政策,支持國內水泥產業永續發展,共創政府、地方、企業、勞工多贏局面。臺灣產業界必當全力配合政府政策,繼續貢獻臺灣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