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惡化燈號轉橘 臺中2萬公頃一期稻停灌

中部水情惡化,停灌擴及臺中地區,超過2萬公頃1期稻作必須休耕。(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抗旱會議宣佈明年1期稻作臺中、新竹苗栗停灌約2.8萬公頃,其中臺中佔休耕面積93%,僅霧峰及烏日部分不受影響補償措施最高每公頃9.3萬元。停灌是否影響糧食安全?農委會表示目前庫存稻米80萬公噸,每月約消費10萬公噸,停灌1期稻作不致造成糧食短缺。

根據農田水利署臺中管理處公告,臺中德基水庫蓄水率31.9%,鯉魚潭水庫蓄水率31.2%,水庫蓄水率持續下降。臺中市農業局表示,由於水情嚴峻,經濟部於中央抗旱會議宣佈大甲溪大安溪下游明年一期稻作區停灌,範圍涵蓋臺中主要水稻生產區域,估計約2萬62公頃。

農業局評估,明年一期稻作停灌將減少糙米供應量約6萬公噸,另蔬菜花卉水果等乾旱中高度敏感作物以及代耕業者稻穀烘乾業、糧食倉儲、碾米運輸業、農產加工業者、農藥肥料販售業者等產業也會受衝擊

農業局指出,針對停灌補償、救助措施,在農民方面,沒種水稻、種綠肥或轉作其他旱作,每公頃補貼9.3萬元;沒種水稻、有翻耕或種植其他不是政府鼓勵栽種的作物,每公頃補貼8.2萬元。

至於水稻育苗業者,每公頃補償2000元;水稻代耕業者每家可以申請2臺機具利潤損失補償,其中曳引機每臺補償15萬到20萬元、插秧機每臺補貼10萬元、收穫機每臺補償20萬元,烘乾業者則補償每公噸300元利潤損失,其他補償措施農委會正研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