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耕細作” “滴灌”鄉村田野
遼寧,作爲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源源不斷地爲“中國碗”提供優質“遼寧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遼瀋沃野徐徐展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當前,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已進入攻堅之年的衝鋒時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要內容,而法治是重要保障。“起筆”司法辦案,“落墨”鄉村振興,遼寧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堅持從助力產業發展、加強生態保護、促推基層治理等方面重點發力,力求司法力量精準“滴灌”至鄉村的每一寸田野。
●服務產業振興
助農挑穩“金扁擔”
種子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華遼公司(化名)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協議授權的“京糯6”玉米新品種權的使用人。相關法律規定,玉米品種權的保護期限爲15年。某種子公司在保護期內,未經品種權人許可,以商業爲目的將“京糯6”重複使用於生產“玉如意”種子並銷售,某門市部公開銷售“玉如意”種子,被華遼公司訴至法院。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某種子公司和某門市部均侵害了品種權人的權益,判令停止侵權行爲,並分別賠償華遼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支出50.2萬元和2470元。
“種業侵權行爲不僅侵害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還擾亂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甚至影響糧食收成乃至國家糧食安全。”瀋陽中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吳鬆表示,在該案審理過程中依法加強侵權賠償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更重代價,對於推動種業市場健康發展,保護種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南果梨產業是鞍山農業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在一起涉南果梨合同糾紛中,海城市人民法院南臺人民法庭僅用一週時間,就幫助7名果農化解了困擾多年的糾紛。
“我們這心裡老敞亮了!”當拿到欠款時,7名果農美滋滋地送來錦旗,緊緊握着法官的手,回憶賣梨的苦辣酸甜。
針對糾紛反映出果農法律意識淡薄、交易往來憑證不規範的情況,南臺法庭主動送法進果園,開設法官熱線,從南果梨產、供、銷、儲、運等各個環節,爲果農、果企、果地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我們爲南果梨企業建檔立卡,並送法上門。”海城法院副院長楊春旭介紹,海城法院編印風險防範法律指南手冊,幫助果農預防潛在經營風險,呵護南果梨產業茁壯成長。
東港市是“中國草莓第一縣”,目前約有10萬戶農民從事草莓生產、加工和商貿。東港市人民法院聯合東港市草莓協會,爲草莓行業制定示範合同文本,提示商戶要寫明草莓交易相關信息,同時對訴訟管轄作出特別約定,更快速、更高效地維護商戶的合法權益。
桓仁滿族自治縣是傳統農業大縣,旅遊資源豐富,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因地制宜,打造“人蔘法庭”“冰葡萄法庭”“文旅法庭”等特色品牌,在人蔘種植園、冰葡萄生產基地、旅遊景區等地設立巡迴審判點,及時妥善化解糾紛,助力轄區產業發展。
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是遼寧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之一,據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何佳介紹,遼寧高院聚焦“國之大者”“省之要事”,出臺遼寧法院服務三年行動30條司法措施,要求依法審理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業態案件,妥善處理涉及農村特色產業集羣、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的糾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壯大,促進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
產業發展,離不開“帶頭人”,法院駐村幹部成爲鄉村振興中一道靚麗風景。駐鐵嶺縣西堡鎮三臺子村第一書記、遼寧高院執行三庭幹警張翀宇代表全鎮參加全國農副特產食品博覽會,將蘆堡芹菜和曉興屯蒜苗推向全國;駐莊河市光明山鎮光明山村第一書記、遼寧高院立案二庭幹警李華參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爲村委會爭取到惠農義購資金。2021年以來,遼寧高院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共20人次,幫助當地村民念好“致富經”。
●保障生態振興
守綠添彩“鄉村美”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作爲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遼寧2800萬畝黑土區是全省重要的優質糧和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遼寧高院高度重視耕地司法保護工作,部署開展黑土地暨耕地保護專項行動,設立黑土地司法保護基地等24個環境資源保護基地,更好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守護耕地“大熊貓”。
在季某輝、李某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中,兩被告人承包耕地後私自取土挖砂對外銷售,毀壞基本農田50多畝,既嚴重破壞耕地資源影響糧食生產,又因洗砂活動危害生態安全。大連市沙河口區人民法院依法從重對兩被告人判處刑罰,沒收全部違法所得;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發佈的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農用地典型案例。
2024年1月至10月,遼寧法院共審結非法佔用農用地案95件,爲守護耕地紅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在“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大連海事法院協同相關單位,到大魏家街道鹿鳴島海域投放275萬餘尾中國對蝦蝦苗,購買蝦苗的費用則來自該院審理的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中被告人繳納的海洋生態修復款。
“讓‘捕魚人’變‘補魚人’,不僅修復了受損環境,也增強了羣衆環保意識。”受邀監督見證增殖放流活動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點贊。
在“溼地之都”盤錦,盤錦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限期履行、勞務代償等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承擔方式,做實“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
遼寧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2024年1月至10月,判決補種復綠21.18萬株、增殖放流5325.89萬尾、修復土地3002.27畝、生態環境損害修復金1709.8萬元,不斷提高生態發展“含綠量”;始終堅持將打擊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與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相統一;完善環資審判“三合一”機制,發佈《關於環境資源案件的識別及相關工作指引》,提升專業化審判水平;完善由1家高院、1家專門法院,以及指定管轄的6家中院和16家基層法院組成“1﹢1﹢6﹢16”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做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系統化治理。
●融入基層治理
多元解紛“繪新楓”
金秋九月,稻穀飄香。大石橋市溝沿鎮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伴隨着收割機的轟轟作響,金燦燦的稻穗被迅速收割、脫粒、裝車,農戶心中難掩豐收的喜悅,“今年收成不錯,多虧趙法官幫我們把案子解決了,纔沒有耽誤春耕用水。”
“水利公司因爲向農戶催繳水費而產生的官司,每年都有。”大石橋市人民法院溝沿人民法庭庭長趙楊介紹,轄區內48個村共有21萬餘畝水田,是營口大米的主產區,“三鎮農戶種的水稻品種是‘盤玉’,4月初泡籽,4月中旬下芽子,5月上旬插秧,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供水。”
據介紹,水利公司一般會根據用水量選擇河源及閘口先行供水,秋後再催繳水費,但總有一些農戶以“上下流灌溉接水量有差異”爲由“拖一拖”“耗一耗”,還有許多田地外租給他人變成“三角債”,從而導致矛盾發生。
溝沿法庭與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通過“四所一庭”聯動機制,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調解,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法庭門外。
如何推動“小法庭”發揮“大作用”?2022年,遼寧高院啓動爲期3年“強基工程”,優化調整人民法庭佈局,全省182個農村法庭星羅棋佈般紮根在廣袤鄉村,通過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調解機制、建立法官工作站、開展巡迴審判、打造特色法庭等方式,爲羣衆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司法服務,更好滿足羣衆對“家門口法院”的新期待。
一壟一畝關民計。在一起因二分承包地鬧上法庭的鄉鄰糾紛中,鐵嶺縣人民法院李千戶人民法庭邀請人民調解員、村幹部、鄉賢參與調解,促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針對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新民市人民法院大民屯人民法庭到法哈牛鎮孫家套村開展巡迴審判,並就土地、林地等常見糾紛對旁聽村民進行普法宣傳,力促“審理一案、治理一片”。
遼寧法院的人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自覺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大格局,通過常態化開展巡迴審判、普法宣傳等活動,爲鄉村振興、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貢獻司法力量。
長海縣人民法院獐子島人民法庭位於獐子島鎮,被當地人稱爲“海島法庭”。
因交通要看天時、看風浪、看船期,辦理案件中,經常遇到當事人收到開庭“傳票”,卻買不到“船票”的情況。獐子島法庭結合海島漁民生產作業規律,深入漁港碼頭、入村入戶開展巡迴審判,組建海島調解小隊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強化與司法所、基層派出所、沿海派出所、法律服務所和大連海事法院長海法庭聯動協作,多元化解糾紛,實現海島百姓“有糾紛不出島”。
風雨無情人有情。2024年夏天,葫蘆島市發生連續性強降雨,建昌縣、綏中縣的道路、電力、通信、房屋、農作物等受災嚴重。建昌縣人民法院牤牛營子人民法庭到位於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百豐牧業有限公司查看受災情況,爲企業因受災產生的糾紛提出司法建議。同時,全省法院1.4萬餘名幹警踊躍捐款,爲災區羣衆送去司法溫暖。
改革潮涌啓新程。遼寧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鄭青表示,遼寧法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進一步找準服務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切入點結合點,不斷提升司法舉措針對性實效性,在服務保障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展現司法更大擔當和作爲。(本報記者 黃豔輝 嚴怡娜 本報通訊員 於菲)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