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殺東南亞,瑞幸庫迪開闢第二戰場

中國咖啡品牌的競爭此起彼伏,其中最具典型的便是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兩家在去年就將戰火燒到了東南亞。

2023年4月,瑞幸咖啡在“東南亞人均消咖啡費水平最高”的新加坡開出首店,4個月後,庫迪咖啡也在“血液裡都流動着冰美式”的韓國首爾亮相。

過去一年,瑞幸咖啡的海外擴張僅侷限在新加坡,他們在這裡開出38家店鋪,下一步的計劃的拓展到整個東南亞,還有美國。而庫迪咖啡的腳步也從韓國逐漸擴張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甚至包括美國,目前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鋪開業務。

想要成爲全球品牌,出海是必經之路。兩家企業的目的地高度重合,但想要攻下東南亞市場,瑞幸和庫迪並不容易。

兩種定價邏輯

都是賣咖啡,但起碼在海外,兩家公司採取完全了不一樣的策略。

在新加坡,瑞幸咖啡並沒有延續國內9.9元搶市場的策略。新加坡人喜歡喝椰子,因此瑞幸的爆款產品生椰拿鐵同樣也在新加坡上線,這款產品定價8(1新幣約合5.17元人民幣)新幣,按照8折價格售賣;而新加坡一杯星巴克拿鐵的價格是7.1新幣。

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人均咖啡消費杯數最多的國家,不到600萬的人口養活着30多個國際咖啡品牌。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居民可以在一家名爲“金味”的咖啡店買到1.7新幣500ml的咖啡,而這個價格連一瓶水都買不到。

如果卷價格,瑞幸咖啡顯然比拼不過本土品牌。瑞幸並不需要用低價進行市場教育,但爲了獲客,新用戶下載瑞幸APP並註冊可以用0.99新幣的價格購買第一杯飲品,並且附贈一張5折券。

“瑞幸其實想走高端化,轉型品牌店”,一位庫迪員工和一位瑞幸前員工都向Tech星球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瑞幸咖啡均價要穩定在12元以上,纔有利潤”,一位瑞幸員工表示。

據《晚點latepost》援引接近瑞幸的人士說,瑞幸出海不會沿襲國內價格戰和快速擴張的思路,也不會謀求快速幹掉當地品牌,而是偏好謹慎擴張。

即便在國內,瑞幸也縮減了9.9元可以購買到的咖啡品類。一位瑞幸前員工稱,瑞幸現在整體門店都在升級,轉型品牌店,但大店可以做更多的體驗和服務升級,但是意味着成本回收的延長和運營成本的上升。

庫迪咖啡和瑞幸咖啡完全不同。Tech星球瞭解到,在新加坡庫迪咖啡的均價是4~5新幣,在新加坡一瓶500ml的礦泉水售價2-3新幣。一位員工稱,這個定價基本上是和瑞幸看齊。

在泰國,一杯庫迪咖啡在50泰銖左右(約合人民幣10元)。在印尼,一杯咖啡售價1.8萬印尼盾(約合人民幣9元),只有星巴克的五分之一。在韓國,庫迪上線便開始搞優惠活動,活動期間冰美式800韓元(4.24元),1500韓元(7.95元)。一位員工稱,庫迪在韓國的活動還沒有結束。

一位庫迪員工稱,庫迪現在海外是策略定價。和瑞幸咖啡高端化不同的是,庫迪希望通過靠低價、高頻、高質量殺出來一條生路,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球結算,一個App走遍全世界。理論上,只要單店杯量足夠多,靠低價跑量的策略並沒有問題。

不過,瑞幸和庫迪現在也都還在試水。

今年7月,庫迪咖啡李穎波在接受Tech星球訪問時稱,庫迪咖啡的海外門店還在前期市場培育階段。第一步是供應鏈體系的搭建,即把每個國家的倉配跟物流的體系、出口原材料的合規性保證。

瑞幸咖啡首席執行官郭謹一也在不久前表示,“新加坡店的開業是瑞幸咖啡向海外擴張的第一步。雖然我們仍處於探索和測試的早期階段,但我們希望長期培育新加坡市場,帶來新的消費者體驗,爲當地咖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規模效應銳減

依靠鉅額融資、低成本快速開店、9.9元補貼市場的打法,瑞幸和庫迪迅速在國內咖啡市場取得了一席之地,前者的銷售額在2023年就超過了星巴克,而後者僅用1年就開出了7000家門店。

東南亞11個國家,幾乎都是咖啡消費成熟的市場,日本人均咖啡消費300杯/年,韓國人均咖啡消費405杯/年,即便是泰國,人均消費也有180杯/年,咖啡品牌們不需要市場教育。

9.9元打法成功的前提是中國的咖啡市場還處於紅利期,整個消費市場也足夠大。在人口不過600萬、面積與中國5環路以內相當的新加坡,這套玩法已經被證明不可行。

在新加坡,一直模仿瑞幸、大搞補貼的Flash Coffee在去年10月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根據墨騰創投的分析,Flash Coffee失敗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其創始人陷入了“不得不花更多時間籌集資金=>因此在產品和運營上花費的時間減少=>運營在無人監管時惡化=>潛在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創始人不得不花更多時間籌集資金”的惡性循環。

東南亞11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喜好。比如新加坡要求在當地出售的飲料,需要根據自己的糖分、飽和脂肪含量等數據來標註分級。而瑞幸的生椰拿鐵被標準爲D級別,這是最不健康的級別,這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庫迪咖啡首席運營官李穎波告訴Tech星球,庫迪會根據各個國家的需求去做產品調整,比如東南亞國家甜度大概是我們的1.5倍到兩倍,他們喝很甜很甜。

只是甜度的調整,那對供應鏈的豐富度要求並不高。問題在於,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口味偏好,國內的米乳拿鐵在澳洲和加拿大受歡迎,印尼喜歡潘帕斯藍生酪茉莉拿鐵。

不同國家對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要求也不一樣,韓國喜歡中度烘焙,而美國喜歡深度烘焙。咖啡品牌需要給海外的每個國家定製菜單,瑞幸和庫迪已經根據各個國家的喜好在當地主推不同的單品。

這對供應鏈的複雜程度要求大大提升,畢竟現有瑞幸和庫迪的供應鏈更多服務於國內市場。

另一方面,成熟的咖啡消費習慣也意味着市場的深度有限。考慮到人口規模和發展情況,市場的廣度有限。墨騰創投的報告顯示,印尼和泰國是東南亞最大市場,2023年,印尼咖啡市場規模約爲9.47億美元,泰國約爲8.07億美元。而這兩者的規模加起來不足中國市場的5%。

市場小而分散,需求又多樣化,這都會讓規模效應大大折扣。

又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線

2023年,中國的連鎖咖啡品牌以每天新增46家門店的速度迅速擴張,咖啡也徹底進入了低價時代,藉此咖啡品牌們完成了新一輪的市場教育,但結果帶來的是欠佳的業績。

瑞幸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這家公司實現淨收入62.78億元,同比增長41.5%,與其前兩個季度的70.65億元、72億元相比,瑞幸的營收已兩連降。更糟糕的是,瑞幸第一季度由盈轉虧,這是其最近兩年來首次出現單季虧損,淨虧損達8320萬元,去年同期,其還能實現約5.65億元的淨利潤。

咖啡講究規模效應,作爲國內門店最多的咖啡品牌,瑞幸尚且不能盈利,其他品牌的經營困境可見一斑。一位國內頭部咖啡品牌的員工告訴Tech星球,咖啡在國內目前是下場的好時候,但是不是盈利的最好時候。

出海尋找增量已經成爲了咖啡品牌們爲數不多的選擇。瑞幸最早計劃2020年出海,但因爲財務造假而延遲。在國內,瑞幸顯然比庫迪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但在海外,二者都處於早期開拓市場階段。不止一位庫迪咖啡員工告訴Tech星球,海外是庫迪可能彎道超車的機會。

不同於國內,依靠全聯營迅速擴張,庫迪咖啡在海外將採取直營、聯營和區域合夥人的模式推進。一位庫迪的海外拓展稱,區域代理的好處就是整個區域開放後都可以拿到運營提成,而不僅僅是此前的單店提成。

不同於國內以直營爲主,在海外瑞幸計劃以大加盟模式擴張。據《晚點latepost》報道,瑞幸計劃 總部把控增長和營銷的最終決策權,提供中後臺和供應鏈的支持,由國家 / 地區的加盟商(根據各國情況決定採取合資 / 授權 / 特許經營模式)管理本地店鋪和一部分供應商,加盟商可對總部提出建議。

作爲世界語言,咖啡企業全球化早就是一種必然,不少知名咖啡品牌也都是全球化佈局。但在成熟的市場,只有做到差異化才能成功。

而庫迪和瑞幸這兩家再熟悉不過的老對手,想要繼續複製國內高度一致的打法已經不現實。而海外市場的現實也不允許他們再復刻一年5000家店的奇蹟。他們的較量還需要更久才能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