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的文藝愛好

高雅的藝術愛好可以修身養性,也體現一個人的品格志趣。宋慶齡喜歡電影,也喜歡音樂,音樂和彈琴是宋慶齡晚年時放鬆身心的最佳選擇。

宋慶齡這位“上海女兒”多才多藝,在父母的培養下會彈鋼琴,能歌唱,直到晚年還常以繪畫自娛放鬆。在她1907年留美求學時的動物學筆記上,曾留下過一隻蝴蝶的“倩影”,線條清晰明瞭,形象栩栩如生。聰慧多才的她,“從兩眼和額頭流溢出內心的光彩”。

關於宋慶齡與電影的故事,已有許多研究。但是宋慶齡爲什麼喜歡看電影呢?也許我們能從著名經濟學家楊小佛的回憶裡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楊小佛讀初中的時候,父親楊杏佛曾帶着他請宋慶齡到上海大戲院去看蘇聯電影《生路》,這部電影描寫的故事是:俄國革命後,居無定所的街頭流浪兒爲新政府所收容,讓小孩子們上課受教育,將大孩子們集中起來培訓、安排工作,使每個人各得其所,生活有依。宋慶齡觀影后,與楊氏父子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於這部內容精彩、情節感人的電影,宋慶齡第一時間聯想到自己的祖國,“中國將來也要這樣做,使流浪者能改造爲新人”。楊小佛說,也許正是因爲這樣的想法,使得宋慶齡後來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福利會的前身)“救濟上海街頭的流浪兒童”,用陶行知“小先生”的做法,讓孩子們在互相的“傳幫帶”中傳播知識,茁壯成長。宋慶齡晚年常在北京和上海的寓所播放電影,邀請親友、工作人員和孩子們前來觀看,電影主題涉獵廣泛,既有《簡·愛》《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由世界名著改編的經典之作,又有《閃閃的紅星》等鼓舞人心的革命電影,既有《灰姑娘》《天鵝湖》這樣的童話故事,又有《戰上海》《沖繩決戰》這類軍事題材的宏大敘事。宋慶齡看過《閃閃的紅星》後,對影片中兩位天真可愛的小演員給予了好評,特別邀請他倆到北京寓所參觀留影。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傳遞催人奮進的正能量;文明與文化的寶庫中,蘊藏着激發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之源,宋慶齡喜歡電影,也正是爲了在“爲新中國奮鬥”的征程中積蓄能量。

宋慶齡喜歡音樂,也許最早得自於父母的薰陶。少年時代,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晚飯後圍坐在一起,母親彈鋼琴,曾在美國有傳奇經歷的父親則以渾厚的男低音,教大家唱美國民歌和通俗歌曲。撫琴歌唱,也是宋慶齡與孫中山溫馨的甜蜜回憶。1914年夏天,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日本共事。據當時在場的孫中山友人梅屋莊吉的女兒回憶,有一天晚上,宋慶齡在晚飯後彈奏了鋼琴,並且演唱了非常動聽的女高音唱段。宋慶齡獨唱的時候,孫中山馬上抱起當時在屋內四處亂走的小妹妹千勢子,用手指在嘴邊做了一個“保持安靜”的手勢。整段演唱的時間,孫中山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宋慶齡。誰都看得出,孫中山已深深地爲高貴文雅的宋慶齡所吸引。

音樂和彈琴在晚年依然是宋慶齡工餘時放鬆身心的最佳選擇。有些熟悉的曲子,宋慶齡不需要樂譜,能夠完全地背下來。她最喜歡彈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等圓舞曲和貝多芬的《致愛麗絲》《月光奏鳴曲》等經典曲目,肖邦的一些鋼琴作品也是她的最愛。在宋慶齡故居及紀念館裡,就收藏着宋慶齡保存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貝多芬:鋼琴奏鳴曲10》等唱片。

宋慶齡晚年常以花卉、小動物爲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消遣養性。現在京、滬兩地的故居還有她的畫作展出。宋慶齡寓情於景,常含蓄地以畫畫表達自己的心聲。1976年9月的一天,宋慶齡把秘書張珏請去,對她說:“你不是一直想要一幅我的畫嗎?今天我送你一幅。”張珏一聽非常高興,接過畫一看,只見宋慶齡在一張8開大小的鉛畫紙上,畫了一隻正立在石頭上打鳴的大雄雞,畫的東方,一輪旭日冉冉而升。宋慶齡給這幅畫題名爲《報曉的雄雞》,並送給了張珏。當時正是粉碎“四人幫”前夕,這張畫作也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宋慶齡的心聲。

高雅的藝術愛好可以修身養性,也體現一個人的品格志趣。現在的孩子們常常因爲學習書畫等藝術特長費時費力而苦惱,偶爾看看影視作品又覺得耽誤學習,很多父母認爲文藝只是進入好學校的“加分項”。讀了宋奶奶的故事,相信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對文藝愛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願“小樹苗”能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夢裡描繪美好的未來。(朱賢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