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線分流成效佳 北高兩捷「一卡通」要等一年半

松山線開通後,讓臺北車站及忠孝復興等轉乘站的人潮分流成效顯著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臺北捷運公司的統計,捷運松山線通車過後,原先轉乘人潮最多的臺北車站,轉乘人潮減少三成,松山線確實達到分流效果。捷運松山線的免費試乘體驗於14日結束,共計有將近兩千萬人次受惠,而優惠金額更達到新臺幣1億850萬元。

北捷宣佈自20號起,開放鬆山線的西門北門中山松江南京、臺北小巨蛋、南京三民和松山站,讓旅客在假日可攜帶非摺疊自行車搭捷運,但須另外購買腳踏車票;如果是包裝好的摺疊式腳踏車,則無須另外計費。到時除了淡水站、臺北車站、文湖線各站以及與文湖線交會的轉乘車站,不開放自行車進出外,臺北捷運全線都開放自行車進出。

松山線通車後每日平均約有26萬人次搭乘,板南線每日轉乘人次則從43.1萬降到35.9萬人次;臺北車站也從15.8萬降至11萬人次;至於以往作爲轉乘大站的忠孝復興站,在松山線開通後,每日轉乘人次也從10.8萬降低到10.4萬人次。

面對越來越便利的捷運系統北高兩市在柯文哲獲選爲臺北市長之後,都同意讓北捷的悠遊卡與高捷的一卡通整合互通。但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郝建生表示,由於整合兩卡需向交通部爭取經費設立閘門讀卡機卡片值機等,最快也要一年半纔可能實現「一卡互通」的計劃

▼高雄捷運使用的一卡通將可能與臺北捷運使用的悠遊卡互通,圖爲高捷美麗島站-光之穹頂。(圖/記者蔡玟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