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晚年回憶:若當時讓30萬國軍撤到緬甸,那麼後果真的很嚴重

引言:1949年,在渡江戰役後,西南地區成爲了蔣介石最後一片陣地。在此情況下,時任川湘鄂黔邊區一把手的宋希濂想到了一個對策,連夜趕到西安漢中與胡宗南進行密談“滇緬計劃”。

不過,最後這項計劃並未實施,被俘虜時他還在遺憾這項計劃未能付諸實施。然而,晚年時宋希濂卻在感慨如果30萬軍隊撤到緬甸,那麼後果不堪設想,這又是爲何?

局勢背景

在渡江戰役後,傷亡慘重的宋希濂拒絕聽從白崇禧的指揮,率部向西進軍,一旦有意外便準備入川。

而當時西南地區的最高軍政官是張羣,於是宋希濂便打算在八月初飛往重慶,要其爲自己的部隊安排軍需物資。同時,一個計劃在宋希濂的心中慢慢有了雛形。

8月11日,宋希濂到達重慶後,與張羣簡單溝通了物資配備,之後連夜又飛往了西安漢中與胡宗南會面。

次日下午,胡宗南在蕭瑟的秋風中等來了匆忙趕到的宋希濂,雖然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歲,名氣和資歷都在其之上,但作爲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胡宗南十分敬重這個小輩。

這時,東南各省均已先後解放,只剩下西南地區蔣介石的勢力還在盤踞一方。

而胡宗南和宋希濂共有約五十萬兵力,是蔣介石在大陸依靠的僅存的最大兩方勢力,也是西南地區的有生力量。

也因此,蔣介石仍心存幻想,將希望寄託在了胡宗南身上,希望他可以在西南地區據守一方,以此作爲自己反攻的起點。

但除了胡宗南,宋希濂也在四川地區手握重兵,於是兩人的會談是大勢所趨且不可避免的。

宋胡密談

宋希濂下飛機後,兩人便立即回到了住所,開始就形勢變化以及未來的部署進行了徹夜長談。

宋希濂十分清楚此行的目的,於是開門見山提出了自己所構思的“滇緬計劃”,即在解放軍未對西南地區形成圍殲之勢前,將目前還保有的有生力量轉移至滇緬地區。在這種情況下,進退都留有餘地,還有前景可圖。

胡宗南聽到這一計劃後,格外高興,認爲宋希濂這一招極爲明智,因爲在解放軍來勢洶洶的情況下,誰也不想白白耗費實力。

在過去幾次戰役中,胡宗南基本算是屢戰屢敗,屢戰屢退,僅在扶眉戰役的五天裡,便損兵折將四萬餘人,最後只能蝸居在漢中地區。

對於兩人的屢屢敗績,蔣介石也早有不滿,但礙於兩人手中的大量軍隊一直忍着不好發作。胡宗南對此深有感知,所以在宋希濂提出這項計劃後,果斷同意,讓蔣介石不好怪罪於他。

隨後,胡宗南與宋希濂又對三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分析,分別是:在短時間內三戰是否會爆發?如果與解放軍在四川決戰是否有把握獲勝?蔣介石是否還能依靠,保住東南和臺灣地區?

在三個問題的討論後,兩人愈發覺得滇緬計劃是目前的最優方案,於是便決定前往重慶面見蔣介石,獻上這個計劃。

老蔣暴跳如雷

第二日,兩人見到了剛從臺灣抵達重慶的蔣介石,然而蔣介石卻在聽到兩人視爲“天作”的滇緬計劃時暴跳如雷,並狠狠斥責了兩人。

他大罵道:“娘希匹,沒打就想着咋逃跑,敗得還不夠丟人,還嫌敗得不夠快!”隨後,蔣介石對兩人下出死命令:“一定保住西南,西南失守,你們認爲東南沿海的島嶼以及臺灣還能保住?!”

在宋、胡兩人茫然對視後,蔣介石竭力壓制住自己的怒火,轉開話頭:“我會馬上組建20兵團,歸宋希濂指揮。”企圖以此來安撫住宋希濂。

8月29日,蔣介石再次召開西南軍事會議。在會上,他再次申明:一定要將解放軍攔截在四川之外,全力堅守西南地區,保住這片“復興”之地。

就這樣,宋希濂的“滇緬計劃”腹死胎中。雖有不服氣,但宋希濂還是依照蔣介石的部署在西南地區開始屯兵訓練。

兵敗大渡河

1949年11月,在劉帥、賀老總等人的指揮下,西南戰役打響。宋希濂節節敗退,但仍心存幻想堅持抵抗。

12月18日,解放軍在大渡河流域“咬死了”宋希濂部。後衛部隊在負隅抵抗,先行部隊在渡過湍急的河流。

此時,宋希濂的警衛員自言自語道:“七十二戰,戰無不利,忽聞楚歌,一敗塗地。”這番話語讓宋希濂瞬間起了雞皮疙瘩,隨即大怒,斥責了這名戰士。

斥責完後,宋希濂的心中也開始隱隱不安,又聯繫到楚霸王烏江自刎,更認爲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覺得自己很有可能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19日,解放軍對宋希濂部發起了猛攻,前後左右均被解放軍堵住,將士們紛紛放棄抵抗,上繳了軍械。

而宋希濂不想被當做俘虜,準備開槍自盡,誰知警衛排長袁定侯撲了過來將他的槍搶下,就這樣宋希濂被俘。

晚年的宋希濂

1959年,宋希濂與杜聿明等人獲准特赦。出獄後,周公特意接見了他們,當聽到周公說道:“學生走錯了路,我們做老師的多少也是有責任的”,宋希濂緊張的心情瞬間消除了大半,但愧疚卻又攀上了心頭。

簡單交談過後,周公對宋希濂關切地問道:“你看起來身體不錯,還不到知命之年吧!家裡聯繫上了嗎?”

在聽到宋希濂回覆“妻子已病故,孩子都在海外”後,周公親切地說:“海外也可以先聯繫,國內的親友也可以見見面嘛。工作什麼的可以慢慢來安排,困難和要求也可以向組織方面提。”

聽着周公的字字關切,宋希濂感到全身注入了暖流。在國內工作數年後,1980年,宋希濂在赴美探望兒女後,定居在了美國。

之後,他在海外仍然堅持爲祖國統一的事業做出努力。

晚年時,回想起自己曾經的“滇緬計劃”,他說道:“還好30萬軍隊沒有撤到緬甸,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兵力損失、補給、緬軍都是不可控因素,當時怎麼會認爲這是‘天作’!”

結語

宋希濂在回憶錄中寫道:“組織對我的寬容和教育,讓我徹底明白了是非與真理,也懂得了蔣集團失敗的原因,這才避免了我帶着花崗岩的頭腦向墳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