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股》低油價擴大利差 臺化Q2力拚谷底翻

隨着全球疫情逐漸趨緩,石化產業營運可望慢慢回溫,臺化(1326)第一季單季虧損0.79元,展望第二季,隨着大陸經濟復甦、歐美疫情可控下,有利於市場活絡價格可望自5月起逐步回升,臺化4月營運應爲谷底,目前低油價成本下確實有利於下游產品利差擴大,但目前臺化主要產品仍有供過於求問題存在,故後續仍看終端市場需求能否回溫。

臺化第一季因爲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導致整體市場萎縮,加上大陸新產能投產國際原油價格又崩跌,使成品原料價格下跌與高庫存成本影響下,認列庫存跌價損失,使臺化第一季稅後虧損46.05億元,虧損0.79元,爲2014年第四季以來再次出現單季虧損。

臺化認爲,4月底石化、塑膠價格除了丙酮及ABS之外,都遠低於過去10年的最低價,可以確定已在谷底,大陸經濟復甦及歐美逐漸解封,有利於市場的活絡,價格可望自5月起逐步回升。

受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影響,臺化4月營運表現理應最差,不過隨着疫情和緩且各國逐步解禁後,預估5~6月營運將會慢慢往上走,同時第一季主要因認列原料及產品的跌價損失,跌價損失這部分於第二季所需認列的金額會下降,因此,臺化認爲第二季應該不會比第一季差,但是能否損平則較難判斷,主因在於解封后訂單並不一定這麼快恢復。

臺化4月合併營收181.34億元,月衰退12.7%、年衰退35.7%,主要是受疫情及原油價格低迷不振影響,石化產品亦隨之下跌,其中臺化有關產品中,以苯下跌32%最多,再者還有PX下跌18.5%、PTA下跌13.7%、SM下跌12.6%、苯酚下跌17.5%,塑膠PS、ABS、PP跌幅超過10%,故衝擊4月營運表現。

法人也指出,低油價成本有利於產品加工利差擴大,因此逐季來看,臺化有望第二季走出營運低谷,但部分產品仍有供過於求狀況,故預期全年EPS落在2.72元,仍爲2014年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