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術超簡單!100年前小學教科書 國文第一課只學「人」字

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新式國文教科書》。(圖/翻攝自新民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18日展出3000餘冊清光緒六年(1880)至民國初年的中小學教材,其中不少是孤本。100多年前小學生讀的語文算術教材超簡單,比如,第一課竟然只學一個字:「人」;還有一道數學題:「父子2人作工,每月父得1350錢,用去738錢,子得960錢,用去573錢,問2人每月共餘幾何?」

根據新民晚報報導,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新式國文教科書》,第一冊共50篇課文,其中第一課竟然只學一個字:「人」。課文上半部是一幅漫畫爸媽牽着穿學生裝小孩散步;下半部分是一個大大的「人」字。

第二課學兩個字:「口」、「耳」。第三課學兩個字:「山」、「田」。第四課學兩個字:「竹」、「石」。第五課學三個字:「米」、「水」、「火」。最後一篇課文也簡單得「不可思議」,總共16個字:「你讀何書我讀國文讀完幾本讀完一本」。

算術方面,《初等小學算術教科書卷四》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四年級教材,其中有道題目:「旅人行路二百五里,內有九十三裡乘火車,三十八里乘馬車,其餘乘人力車,問乘人力車行幾何裡」。

另一本高等小學用的《吳編算術》第三冊,應該是供六年級使用,其中有道題目:「某甲賣豬四次,第一次賣四十口,每口銀八元,第二次賣三十口,每口銀十元,第三次賣十六口,每口銀十二元半,第四次賣五十四口,每口銀十一元七角五分,問均算每口值銀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