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觸碰反造成壓力 遇野生動物受傷切記「三步驟」處理

熊鷹飛羽擁有獨特三角斑紋傳說中爲百步蛇轉世,是神聖的象徵。(圖/取自農業兒童網)文/動物當代思潮、動保記者李娉婷、資料提供挺挺動物 x 挺挺應援團、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接下來,我們要爲大家介紹一段臺灣森林中美麗與哀愁的故事!」由獸醫師、復健員、野外調查員所組成的「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下簡稱野灣),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爲了在臺灣東部成立民營野生動物救傷中心而四處活動。獸醫師綦孟柔探問大家:「當我們遇到野生動物受傷時,該怎麼辦呢?」就讓野灣用「熊鷹」的話劇來告訴你。熊鷹又稱赫氏角鷹,是臺灣留棲性猛禽中最壯碩的物種,羽毛上有着倒三角形的美麗花紋,爲排灣族魯凱族頭目及勇士的象徵。但是,在這麼美麗的生物背後,又怎麼會有哀愁呢?原來,由於棲地破壞、獸鋏等問題的影響下,熊鷹在臺灣的族羣數量只剩下幾百只,比起牠們做爲臺灣最壯碩的猛禽、傳說中勇氣的代表,「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這樣的印象,或許更爲人所知……。小劇場中,一隻瘦瘦的主角:熊鷹,牠的腳爪被獸鋏夾傷了,流着血癱倒在地,被民衆發現,這時該怎麼「正確的幫牠」呢?野灣在旁提示──當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時,切記三步驟蓋布裝箱、打電話。野生動物鮮少與人接觸,隨意的觸碰會對牠們造成極大壓力,在動物的掙扎之下,人也可能會受傷,因此當發現野生動物時,千萬不要徒手抓取!▲熊鷹被陷阱夾住,送至屏科大救治。(圖/屏東政府提供)野灣說明,應該先找來毛巾或外套布料,輕輕的蓋住動物,減少視覺刺激、讓動物不要這麼緊張;接着找來紙箱將動物放入,並要記得在紙箱上打洞,保持通風;最後,打電話給野生動物救傷專業人員,請專業單位接手,受傷的動物康復野放的機會纔會更高。(各地專線請見林務局自然保育網)野灣表示,野生動物受傷,除了需要交由專業的獸醫師治療外,後續還需要有「野生動物復健員」的角色介入,對動物進行一練串的野放訓練,接着透過獸醫師及復健員的評估,確保動物恢復到正常的行爲能力後,才能讓牠們迴歸山林,最後在經由追蹤器對痊癒動物進行後續追蹤,而不是「說放就放」。話劇持續進行,在頭被布蓋住的情況下,獸醫師取下瘦瘦熊鷹腳爪上的獸鋏,並對傷口進行清創,接着測量牠的身體質量指數、觸摸胸肌飽滿程度,好從熊鷹的肌肉量來判斷營養狀況,並幫瘦瘦熊鷹的尾羽套上保護套,避免牠在暫時的關籠生活中傷到尾羽。一步步完成治療、瘦瘦熊鷹也終於恢復成了壯壯熊鷹後,復健員會開始輕柔的驅趕牠,爲的是訓練熊鷹來回飛行,增加熊鷹飛行的技巧與體力,最後,經過評估,野外生存能力達標、裝上追蹤器的壯壯熊鷹終於可以迴歸山林了!

▲野灣獸醫經常帶着「獸夾志工小龐」(猩猩布偶),四處巡講動物救傷的正確流程。(圖/野灣)「野放後不是結束,我們還要觀察動物的後續狀況,確定牠們能好好在野外生活,整個救傷復健流程纔算完整。」野灣說,這樣的操作流程,不只運用在熊鷹身上,白鼻心穿山甲鼬獾、山羌等,也都是依照同樣程序回到野外,而在復健期間,除要教牠們該吃些什麼、需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外,「還要讓牠們知道避開人類活動,才能提高野放之後的存活率。」話劇結束,現實生活中的野生動物傷病的狀況還在持續,之所以會預定在花蓮開設救傷中心,野灣召集人、現任職於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獸醫師綦孟柔表示,臺灣政府經營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有六座,但都集中在臺灣的西半部,「東邊其實很少有這樣的資源,我在屏科大工作的時候,也接到很多花蓮、臺東送來的受傷野生動物,可是當這些動物送到屏東、甚至送到臺北的時候,都已經太晚了,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爲了避免這樣的憾事一再發生,野灣纔會將目標放在東部。

有人可能會想,這些事不是政府該做的嗎?我們可以做什麼?野灣又爲什麼還來湊一腳,要弄個民營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呢?

▲野灣獸醫師陣容堅強,不但很會照顧動物,還要會說學逗唱。居中藍衣者爲召集人綦孟柔。(影/野灣)綦孟柔說:「大家都會想說,野生動物是由政府處理、要由整府買單,但珍貴的資然資源是所有人共享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去保護、保育牠們,不管是實際參與救傷、出錢出力、或是宣傳知識,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對於野生動物救傷,野灣期望能走向全民參與,而每一份參與——就算只是動物知識的傳播——都會是在困境中幫助野生動物的援手。現野灣製作了一份「捐款意願調查表」,未來並將根據這份調查表所獲的支持,於明年4月啓動「只要花一分鐘,就可以增加野生動物存活機會」的募款計劃,歡迎肯定這些獸醫師們的民衆,就從填寫這份調查表開始,着手進行您第一次的「全民參與」行動吧! ★「動物當代思潮」由臺南大學吳宗憲老師召集學者及夥伴所組成。透過各種方式將涉及動保議題的「動物保護學」、政策與法律等,進行跨域討論、交互檢證。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動物當代思潮」臉書、「動物當代思潮論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