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央視最帥主播,低調隱婚妻兒幸福,卻不顧名聲送父母去養老院
«——【·前言·】——»
央視出了不少才子佳人,每次有新面孔在央視亮相,大家肯定先是感嘆,咋會有這麼厲害的人。
說起央視郭志堅,那可真是讓人打心眼裡羨慕,他從河北的一個小村子一路闖蕩,最終進入了央視,這一過程中,那必定是經歷了重重艱難曲折。
讓人特別費解的是,他在取得了成功之後,竟然把父母雙雙送到了養老院,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而且,這整整五年,他竟然一次都沒和爸媽一起過春節,也沒和爸媽見上一面,這可真是讓人摸不着頭腦,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這樣呢?
難道就這樣放棄嗎?
郭志堅這個名字普普通通的,但是他卻有着不普通的經歷,他從河北的農村一步步走向央視的大舞臺,這一路走來可不容易,他出生在 70 年代的河北農村,那時候他的童年過得很簡單純粹。
沒有琳琅滿目的玩具,沒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書,陪伴他最多的,是一臺破舊的收音機,這臺收音機,是郭志堅童年唯一的娛樂工具,也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那些播音員字正腔圓的腔調,可把年幼的郭志堅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就開始學着播音員的那種語氣說話,試着用不一樣的語調去朗讀課文,甚至對着收音機自言自語,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爲一名播音員。
對聲音的熱愛,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在郭志堅的心中播下了夢想的種子,爲了能讓自己模仿的聲音更加清晰,爲了能更方便地練習播音,他用攢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臺錄音機。
他把自己說話的聲音錄下來,接着就不停地聽,一遍一遍地練習發音,一遍一遍地改正錯誤,他費了好大的勁,就是爲了讓自己的聲音更標準、更好聽。
除了練習播音,郭志堅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演講比賽,從一開始的緊張怯場,到後來在舞臺上自信大方地表達自我,郭志堅在一次次的鍛鍊中,逐漸克服了內心的膽怯。
不過,追逐夢想的道路可不是那麼順順利利的,在 1990 年的時候,郭志堅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目標是北京廣播學院,那個地方可是他做夢都想去的。
可是命運好像跟郭志堅開了個大玩笑,他在這次高考中落榜了,不過面對這樣的挫折,郭志堅可沒有灰心喪氣,他決定重新振作起來,找回信心,接着去復讀,準備在來年再次向高考發起挑戰。
第二年,郭志堅再次報名參加高考,他又沒有考上,接連兩次的失敗,讓郭志堅開始懷疑自己,他甚至開始動搖,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播音這條路。
就在郭志堅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他的父母給了他巨大的支持和鼓勵,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太懂什麼“播音夢”。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成爲郭志堅堅持下去的動力,他重新振作起來,認真分析自己兩次高考失利的原因,調整學習方法,更加努力地學習。
果然,努力是不會白費的,1993 年,郭志堅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他成功了,他如願以償地被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錄取,他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郭志堅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刻苦學習專業知識,認真練習播音技巧,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郭志堅上大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那是相當優異,同時,他還踊躍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收穫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他來說非常寶貴,爲他日後進入工作崗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夢想終成現實
機會總是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在郭志堅大學第二年的時候,有個去北京電視臺實習的機會,這個機會可不得了,成了他人生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在衆多競爭者中,他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出色的外形條件脫穎而出,成功進入北京電視臺實習,這段實習經歷不僅讓他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爲他日後進入央視埋下了伏筆。
畢業後,郭志堅順利進入北京電視臺工作,擔任《北京新聞》的播音員,他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力求做到最好,很快便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認可,也引起了央視的關注。
進中央電視臺,是衆多主持人的夢想,郭志堅也一直渴望着,一旦機會出現,他毫不猶豫地將其抓住,於是,他正式踏上了在央視的職業道路。
央視的工作節奏更快,壓力更大,對主持人的要求也更高,面對新的挑戰,郭志堅始終保持謙遜謹慎的態度,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他先後主持了《晚間新聞報道》、《現在播報》等新聞節目,憑藉俊朗的外形和沉穩的颱風,贏得了“央視最帥主播”的稱號。
隨着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郭志堅的主持之路越走越寬,甚至站上了春晚的舞臺,這對他來說,無疑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勵。
2007年,對郭志堅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正式成爲《新聞聯播》的主播,開啓了“國臉”主播的生涯。
郭志堅深知肩上的重擔,時刻保持着高度的專注和嚴謹,力求將每一期節目都做到完美,他認真對待每一次直播,一絲不苟地準備,反覆練習,力求將新聞內容準確、清晰、流暢地傳達給觀衆。
在直播過程中,總是會有各種突發狀況發生,這對主播的應變能力是個極大的挑戰,有這麼一次,節目馬上要開始了,臺裡忽然送來一份必須馬上播報的稿子,而且稿子上有很多手寫的修改部分。
面對巨大的壓力,郭志堅沉着冷靜,迅速調整狀態,最終完美地完成了這次突發播報,展現了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穩住”,這不僅僅是郭志堅寫在小紙條上的兩個字,更是他多年來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的準則,這簡單的兩個字,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付出和積累,是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棄父母於不顧
如今郭志堅卻與“不孝”二字捆綁在一起,這其中的反差讓人不禁想一探究竟,一切源於一則在網上炸開的新聞:他把父母送進了養老院。
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是大逆不道,是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踩在腳下,一時間,網絡上罵聲一片,指責他忘恩負義,數典忘祖。
“不孝” 事件的經過其實不復雜,郭志堅由於工作特別繁忙,沒辦法照料年邁的爸媽,所以將他們送進了條件較好的養老院,他原本以爲這是最妥當的安排了,誰能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他並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坦誠地迴應了公衆的關切,他解釋說,自己並非不孝,只是現實情況不允許他兼顧工作和照顧父母,他盡力爲父母選擇了最好的養老院,並承諾會經常去看望他們。
“養兒防老” 這個觀念在中國那可是有很長很長的歷史了,它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思想中,父母含辛茹苦地將子女撫養成人,老了之後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顧,這本無可厚非。
現在這個社會啊,生活節奏那是變得越來越快了,競爭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好多年輕人爲了工作,沒辦法,只能背井離鄉,離自己的父母遠遠的。
回到郭志堅事件本身,我們應該對他的選擇給予理解和尊重,他並非不孝,只是在現實的壓力下做出了無奈的選擇,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指責和批判。
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用“孝”或“不孝”來評判一個人,而應該關注他們背後的故事,理解他們的處境,尊重他們的選擇。
在現代社會,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關鍵在於用心,與其糾結於形式,不如多關注父母的實際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