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學機械工程變身小說家

鄒永珊表示,設計機械要和不同人的想法溝通,繪製設計圖時是一種技術性的素描,有如一張說明書,「現實世界裡,所有問題都是三維,而工程圖則是要將三維簡化成二維、一維,要看見一個空間裡的線條關係,特別需要想像力,因爲那不是現實生活中會看見的線。」

鄒永珊解釋,這種看不見的線,自成一種邏輯和語言,「延伸到藝術創作時仍然存在,變成有不同的媒材和形式。我想在我的書寫裡保留這樣的特徵,從視覺、圖像轉換成文字,再用文字的方式看待圖像。」

鄒永珊出生於1975年,是臺北人,畢業於臺大機械系。2001年到德國修習自由藝術,2011年柏林魏森湖藝術高等學院大師班結業。現爲自由藝術創作者,着有小說《等候室》、《鐵道共乘旅遊手冊》,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短篇小說首獎。

回顧童年時期接觸創作,鄒永珊表示,她小時候還曾一度很喜歡畫漫畫,也愛看漫畫,那是創作的初衷,同樣是從圖像開始,「我很小的時候,腦袋裡有很多幻想,就拿了一張紙開始畫,雖然小時候認識的詞彙不多,但是圖文並行,那種對話的活躍和活潑感,讓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