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白晝之夜橫跨南港7大場域 首度公開秘境「臺電修護處」

臺北白晝之夜,幻流行光。(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蔡文鈴/臺北報導

第五屆「臺北白晝之夜」將在南港舉辦,時間訂於10月3日晚上6點至10月4日早上6點,場域橫跨捷運南港站到昆陽站,以「南港通電 看見交界」的一夜體驗,一共有21件視覺裝置、50組表演團體作品及多項限定活動,最大亮點則是首度公開的秘境空間臺電修護處。

臺北市政府府與巴黎同步主辦臺北白晝之夜迄今已進入第五年,副市長蔡炳坤錶示,「今年臺北白晝之夜規劃東區門戶計劃核心南港,這個重要的臺北新都心舉行,代表交通產業發展關鍵地位,將扮演臺北再生的重要一環。」

副市長蔡炳坤錶示,「今年臺北白晝之夜規劃在東區門戶計劃的核心南港,這個重要的臺北新都心舉行,代表着交通與產業發展的關鍵地位,將扮演臺北再生的重要一環。」

臺北市文化局18日舉辦記者會,介紹本次白晝之夜的主題藝術總監林昆穎將昔稱「黑鄉」的南港區,透過文史爬梳田野調查,定義出南港的「匯流交界」特性,進一步定調「南港通電」,寓含着「集合衆人智慧,讓電流通,便展現出強大光亮」的豐富意象

這場盛大的藝術饗宴橫跨南港七大場域,包括「南興公園—衆聲」、 「極限運動訓練中心躁動」、 「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夢遊」、 「北流廣場光論」、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兵工廠」、 「北流西廣場—再生」、 「臺電修護處—永續」,邀請臺灣法國、英國、土耳其等近百位藝術家參與,以場域爲題,提出藝術宣言。21件視覺裝置、50組表演團體作品及多項限定活動,精彩的藝術盛宴橫跨視覺、影像、裝置、光電、表演藝術等跨領域作品及活動,12小時不停歇,展現臺北都市創新的能量與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近距離魅力

▼臺北白晝之夜,臺電修護處。(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首度被打開的秘境空間—臺電修護處。法國街頭藝術家JR發起的全球性藝術計劃〈裡外反轉藝術行動〉(Inside Out Project)呼應「南港通電」概念,邀請202位臺電修護處工作人員,由攝影師林科呈拍攝的大型羣像串接於修護處的建築外表一盞盞發亮的燈泡,點亮修護工廠外牆

文化局指出,隨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正式開幕,南港完整產業廊帶也逐漸成形,「2020年於南港揭開序幕的臺北白晝之夜,預告着南港區未來在經濟、人口、產業、娛樂上巨大的轉變與發展契機。」

▼臺北白晝之夜,臺電修護處。(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白晝之夜,幻流行光豪華朗機工。(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白晝之夜主視覺。(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