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遞》臺北Nuit Blanche白晝之夜 藝術夜遊

LOGO(圖/臺北政府文化局)

Nuit Blanche白晝之夜,2002年創始於法國巴黎,在10月第一個週六夜晚舉行。活動源起於巴黎市政府希望提供市民親近當代藝術的構想,並藉此讓市民在同歡中對所生活的城市具有嶄新與深度的認識。於是以當代藝術展演爲主,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一同設計,將巴黎變身爲最具前衛性的當代藝術展演的盛大活動。

深具「都市創新」與「公共空間設計」概念的「巴黎白夜Nuit Blanche」,至今全球已經有120個城市加入。位於北歐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首先看準Nuit Blanche可爲城市注入活力,隨即響應白晝之夜活動,當地藝廊博物館書店都開放到午夜之後,而這股藝術風潮迅速開始從歐洲,一直延燒到多倫多、埃及、墨爾本。今年,臺北將加入白晝之夜的行列,展現亞洲白晝的魅力

三牲獻藝》作品。(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記憶城區 變身大型展演館

身爲亞洲第一個舉辦「Nuit Blanche白晝之夜」的首都,臺北市與國際同步接軌,發揮城市美術館的藝術遊擊行動,展現臺灣設計力,刻劃出臺北都市場域獨具特色

臺北的歷史由大稻埕開始書寫,隨着老臺北人的腳步,向北門開墾,再朝重慶南路,走出了啓發臺北發展的「記憶城區」。因此,2016臺北白晝之夜的策展背景以舊市中心舞臺,北門周邊場域街區爲主,沿着歷史悠久的迪化街漫步到具有濃厚特色的重慶南路書店街,駐足於二二八和平公園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藉由白晝之夜,讓過去的地景跨越時空,琢磨歷史意義,展現傳統都市氛圍,讓羣衆穿梭於臺北市政治、文化、歷史、產業,老臺北的共同記憶,透過藝術展現出臺北兼具傳統與都會的魅力。

由無有設計的《光田計劃》,精采呈現燦爛美麗的夜臺北。(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7件互動活動×21件藝術品 璀燦臺北城

臺北是座不夜城,全年無休地在每個街角敍說着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北門口,忠孝西路日夜繁忙的交通,連接新北與臺北市區;北門郵局川流不息的郵車進出,辛勤地處理臺北市郵務博愛街、南陽街等北門周邊的街道,街市一排排彷彿有默契般地說好,一起點亮臺北,向都市播報時間的光譜。

白晝之夜的夜晚裡,以城市就是美術館的概念,開放博物館與政府行政空間成爲夜間展場網羅了臺灣與國際知名的藝術家與表演團隊,以「藝術夜遊」策展概念,帶來27件與光有關的互動式活動及21件藝術作品,在「記憶城區」中展開臺北的24小時夜間藝術計劃。

陳明章曾以《下午的一齣戲》一曲描述大稻埕的近晚,我們以「大稻埕的一齣戲」爲題,結合傳統舞臺加音樂與構築,重新演繹舊街區;「愛上這個城市」則透過新銳藝術家的作品來展現臺北街頭文化;於北門結合光雕作品與電音活動,塑造迷離夢幻的未來場景,在「北門回到未來」登機,進入「超時空南路」,如同科幻電影場景的重慶南路,進入到科技藝術家爲你重新啓動的世界。

由「國立臺灣博物館羣與二二八和平公園」爲背景的「背叛博物館」,將通宵開放場館,撲朔迷離的互動光雕與影音展演,精采呈現博物館的不同面貌。

10月1日的臺北白晝之夜,將打開都市空間公衆化最大的可能性。由博物館與公園寄出的夜晚邀請函大馬路路權爲民衆所有,白晝之夜將帶給市民都市空間的新體驗

臺北「Nuit Blanche白晝之夜」以「藝術夜遊」爲題,融合了藝術、建築、多媒體、活動行銷與臺灣流行音樂文化,打造成一場多重軸線交錯而成的社會策展(social curating)行動,將社會、公共空間、藝術、地域等多重領域整合,營造出一場屬於臺北市民、都市地景、公共藝術的派對,也引領檯北迎向更多可能性的未來想像。

臺北白晝之夜

時間:10/1(六)18:00~10/2(日)6:00

活動動線:228和平公園─重慶南路─忠孝西路─北門─塔城街─大稻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