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港開放民間土石方 填海造陸

臺北港開放民間土石方進場,月底就能陸續進港。(本報資料照)

臺灣垃圾大戰暫緩!營建廢棄物在年初引發雙北垃圾大戰,日前臺北港通過環評,在「先公後私前提下,可收受民間土石方填海造陸新北市環保局表示,年底前臺北港釋出約20萬立方公尺額度給雙北民間土石方,月底前就能進港,未來年度將由臺北港依各縣市需求調配

可收民間土石方填海造陸

各縣市開發案如雨後春筍,但產出的土石方,卻因最終土資場難以擴建,面臨無處可以去的窘境,先前基隆月眉土資場因故停止收運,營建廢棄物無處去引發雙北垃圾大戰,讓裝潢業者叫苦連天。

過去臺北商港倉儲區僅能收受公共工程剩餘土石方,爲解決土石方去化問題,臺灣港務公司提出環差報告獲得環評大會通過,以「先公後私」原則收容順序爲公共工程、資源處理場、民間工程。

原臺北商港倉儲區覈准土石方量爲每年300萬立方公尺,這次環差案辦理變更後,可增爲每年420萬立方公尺,可消化來自全臺的土石方廢棄物。

環保局稱 必須先分類處理

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說,臺北港年底前釋出約20萬立方公尺額度給雙北非公共工程土石方,由雙北平均分配,未來年度則由臺北港依各縣市需求調整

環保局表示,營建廢棄物要入臺北港,必須先分類處理,以磚塊混凝土塊優先,業者在進港前,也要提供通過雜質率、粒徑及TCLP(毒性特性溶出試驗檢測不含有害廢棄物等報告,業者進場量也須累積至1200立方公尺,才能申請進入臺北港。

據瞭解,臺北港收受民間土石方1立方米價格約220元,是南部部分土資場的三分之二,價格非常有競爭力,不過業者進場土石方都須檢附相關檢驗報告,這些也都算在業者清運成本廠商是否願意選擇臺北港進場,還是選擇到南部,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