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18檔投信挺 臺股中線3題材

第二季季初迄6月4日爲止,三大法人中,仍以投信買超最積極,買超125億元,而外資賣超177億元,自營商賣超124億元。第二季至上週五止,投信法人買超的前18名個股,以傳產股居多,集中在鋼鐵航運與金融類股電子類股買超以半導體產業居多。法人指出,目前指數低點大幅反彈,追高力道減弱,加上電子供應鏈疫情干擾,買盤轉爲謹慎,短期可能進入盤整中線可留意除息、投信與集團作帳題材,避開受染疫影響的個股與族羣

6月以來,投信買超的前18檔個股包括:中鋼(2002)、聯電(2303)、華邦電(2344)、陽明(2609)、臺玻(1802)、長榮(2603)、東和鋼鐵(2006)、技嘉(2376)、慧洋-KY(2637)、國泰金(2882)、順德(2351)、華航(2610)、永豐餘(1907)、景碩(3189)、富邦金(2881)、正隆(1904)、開發金(2883)、臺橡(2103)等。

法人指出,近期各國陸續公佈上個月的製造業表現狀況歐美國家制造業持續熱轉,亞洲國家除了中國表現符合預期之外,其他亞洲國家受到疫情升溫的影響,製造業雖然持續擴張但略顯疫態。目前主要經濟體已逐漸從疫情中恢復,隨着疫苗持續施打,加上各國陸續推出的復甦振興計劃全球經濟仍有望持續成長,建議投資人面對目前的市場波動無需驚慌;不過,要留意隨着經濟的復甦動能強勁,通膨及升息議題隨之而來的市場波動及變化

本土疫情緊張有感染力,對內需也是重傷,但是臺灣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外需。在外需持續看好下,短線應等待反彈回吐壓力消化,建議避開籌碼凌亂、當衝盛行的個股,做中線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