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臺股今年漲逾17% 美財報季加劇科技股震盪

隨着疫苗開始施打,復甦展望佳,因此先前受到疫情重創產業開始落後補漲,市場注意力已從過往在家工作和宅經濟等疫情受惠股,轉往原先受疫情重創的傳產類股,包括金融航運類股。外資今再買超臺股160.16億元。

保德信投信分析,雖然今年來外資對臺股仍爲賣超狀態,但臺股表現反而在亞股中一枝獨秀,今年迄今大漲超過17%,優於越南股市的逾13%,更大勝南韓股市近11%表現。

富達投信股票基金經理白芳蘋表示:市場認爲第一季財報表現應會相當強勁,S&P 500成分股已經公佈的財報中,約三成的公司超出市場預期,遠超出過去五年平均值。此外,美國內需動能先行指標零售銷售數據達到9.8%,遠高於市場預期,零售業庫存銷售比1.19,在歷史低點,預期後續可望存貨回補的需求。隨着美國財報季來臨,預料臺灣科技類股震盪漲跌將擴大,如Intel日前公佈第一季財報,EPS報優於預期,相關設計和製造服務(ODM)、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和零組件供應類股表現轉佳。

白芳蘋預期航運業上半年缺櫃缺艙問題持續運價維持在高檔,且在歐美下半年疫苗施打比例達到政策目標後,貨運需求量仍可能維持不衰,另外在鋼鐵方面亦有題材支撐,拜登政府欲推出2.25兆規模的基建刺激政策可望帶動鋼鐵需求,加以中國官方積極推動碳中和以迴應氣候變遷議題,直接要求粗鋼產能減產產量只減不增,但需求卻有5%以上成長,供需結構性改變對於鋼鐵基本面爲長期利多,惟近期股價波動加大,宜待回檔伺機留意類股投資機會

PGIM Jennison全球股票機會基金產品經理葉家榮表示,雖然數據顯示經濟已明顯活絡,然而基於全球疫情疑慮上升,預期本週利率會議將維持寬鬆基調,而縮減購債訊息最快下半年纔可能釋出,對於全球風險性資產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