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新興亞股回穩 臺股後市可期
觀察上週市場表現,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一度突破108水準,非美貨幣普遍走貶。然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於4.5%遇壓,整體資金環境未進一步收緊。外資上週對新興亞股雖持續賣超26.3億美元,但已較前一週48.5億美元大幅收斂,反應市場信心逐步回穩。
以個別市場觀察,外資上週幾乎全數賣超,以臺股、韓股和印度股市分別遭賣超12.8億、5.8億及3.1億美元最多,僅泰股獲小幅買超0.3億美元。不過,新興亞股上週小漲0.1%,以南韓、印度及菲律賓股市分別上漲3.5%、2%、1.5%較多。
而臺股表現持續亮眼,儘管遭外資賣超12.8億美元,上週仍逆勢上漲0.7%,一掃前一週下跌3.4%陰霾。今年迄今累計漲幅達27.74%,遠勝居次的印度股市9.52%,穩居新興亞股之冠,充分展現市場韌性與投資價值,其他新興亞股的恐慌情緒亦逐漸消散。
唐祖蔭分析,全球資金流向變動主要受政治、經濟與地緣政治三大因素影響。首先,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帶來的「川普交易」效應,驅使資金流向美元、美股甚至比特幣等資產。
其次,儘管美國經濟軟着陸趨勢明確,但市場對川普上任後政府政策前景看法分歧,反應在債市資金外流,殖利率接近今年4月高位。最後,中東和烏俄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進一步推升市場避險情緒,如黃金在美國大選後一度修正近10%,近期逐步回穩向上。
唐祖蔭指出,資金雖持續從新興市場撤出,但並非流向美債,而是轉往美股、比特幣等特殊市場,顯示市場在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下積極尋找替代方案。而臺灣市場由於具科技股題材和相對穩健的基本面,反而吸引資金淨流入。
展望後市,唐祖蔭認爲市場短期內將持續震盪,直到川普人事底定、政策明朗及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預計資金長期仍將流向美元資產,但速度可能放緩,此波震盪反而有利美股、臺股等基本面良好市場進行健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