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5.5萬機車停車格收費 柯文哲直呼「怪怪的」

臺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今邀集交通局進行工作報告。(黃婉婷攝)

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有意於7月起,將北市5.5萬機車停車格納入收費範圍,沒想到一向提倡「使用者付費」的市長柯文哲竟直呼「怪怪的」,要求再想想,臺北市議員汪志冰今詢問政策何時實施,停管處表示,未來會將5.5萬機車格改爲逐步推動,採分階段實施收費,5月向市長報告後,再對外公告第3階段主要道路收費期程。

停管處從2019年起陸續分階段進行機車停車格收費,第一階段針對商圈、第二階段鎖定捷運站周邊,目前全市機車收費格位累積達到6.6萬格位。第三階段則以市中心的12公尺以上道路爲主,如忠孝東路、信義路等,再增加5.5萬收費格位,原先預計今年7月4日起上路,但時程遭柯文哲否決。

臺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今邀集交通局進行工作報告,汪志冰詢問政策執行狀況與規畫,強調停管處政策方向沒有問題,但時機點很重要,畢竟騎機車的都是辛苦上班族,「若有車可以開幹嘛騎車?」,假使政策立刻執行會影響很多層面。

汪志冰認爲,5.5萬個機車格要收費前應分析成效,包括大衆運輸、共享運具和計程車等使用量是否會因此提升,過去議會也曾討論過捷運周邊收費外溢違規停車現象,都要一併研究,不能只是將車輛A點趕去B點,徒增民衆負擔和社區衝擊。

市議員李明賢也附和,認爲全市5.5萬個機車格倘若都要收費恐有些不妥,建議交通舉多方聽取意見,考慮週轉率等因素再逐步實施。

對此,停管處長李昆振說,柯文哲在交通會報時有指示政策須循序漸進,如哪個區域、路段使用率高就優先收費,近期將重新考量規畫並安排期程;交通局長陳學臺也說,第一、二階段逐漸推廣時柯市長知道是「溫水煮青蛙」,才小規模往前推。

此言遭汪志冰反問「第三階段一鍋煮他不知道?」,陳學臺坦言,5.5萬機車收費方案沒有事前報告,而是直接在交通會報中提出,但柯文哲認爲從現在到7月時間太短,無法做足政令宣導,未來將把5.5萬個機車格細分出不同區域,再逐步推動。

李昆振補充表示,過去的做法皆以商圈、公車及捷運沿線開始收費,因爲該處一定是公共運輸發展地區,停管處預計5月會向市府報告規畫內容,並分析適合的路段,但收費量體縮小後,最快也能在7月執行,不過時間還不確定,也可能會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