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消費爭議案恐創新高 擬強制張貼店家警訊
臺北市消費爭議案件逐年增加,預估2024年會再創新高,但臺北市僅規定在網路或媒體上公告不良商家,無法有效警示消費者。(張珈瑄攝)
臺北市消費爭議案件逐年增加,預估2024年會再創新高,但臺北市僅規定在網路或媒體上公告不良商家,無法有效警示消費者,臺北市議員張斯綱建議,北市府可參考臺中市首創,增列「違反消保法且申訴案件顯著增加未妥適處理」爲公告條件,明確規定張貼程序、期限及罰則,確保及時警示、有效實施。對此法務局迴應,將再蒐集相關資訊進行研議,綜合評估效益與可行性。
資料指出,臺北市消費爭議案件2022年有1萬8753 件,2023年增加到2萬0784 件,而2024年截至 10 月已受理1萬5213件,表示民衆對於自身消費權益已有警示意識。但是「臺北市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僅規定在網路或媒體上公告不良商家,警示消費者的效果並不大,尤其針對累犯、拒絕改善或改名後繼續營業的不良業者,仍然缺乏有力懲處措施,無法讓消費者在消費前知悉商家是否有過消費爭議。
張斯綱表示,民衆應有知的權利,建議北市府應參考臺中市的首創做法,增列「違反消保法且申訴案件顯著增加未妥適處理」爲公告條件,以涵蓋更多問題商家,同時新增「爭議店家張貼消費警訊」條文,採取更直接的告知手段,以實體警示讓消費者更易辨識風險,並明確規定張貼程序、期限及罰則,確保措施能及時、有效實施和防範。
北市府表示,經統計2019年至2023年消費爭議案件量最多類型,集中在「網路電視購物類」、「線上遊戲類」及「運輸類(以外送平臺爲爭議大宗)」等線上交易型態;而2023年至2024年消費爭議申訴案件量30件以上的業者名單,除線上交易類型外,多爲業者無預警倒閉事件及特定事件大宗案件,法務局迴應,將再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研議,綜合評估北市採行張貼實體消費警訊的效益和可行性。
臺北市消費爭議案件逐年增加,預估2024年會再創新高,但臺北市僅規定在網路或媒體上公告不良商家,無法有效警示消費者,臺北市議員張斯綱建議,北市府可參考臺中市首創,增列「違反消保法且申訴案件顯著增加未妥適處理」爲公告條件,明確規定張貼程序、期限及罰則,確保及時警示、有效實施。對此法務局迴應,將再蒐集相關資訊進行研議,綜合評估效益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