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試演場的未來定位 成表演藝術孵化中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將在今年8月開幕。(鄧博仁攝)

隨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將在今年8月開幕,北藝中心的籌備現址、前身是迪化溫水游泳池的「臺北試演場」,未來該何去何從?執行長王孟超表示,未來臺北試演場的定位會更明確,「現在已是全臺最大的試演場,未來仍會繼續提供給團隊當作試演場,等於是北藝的第二中心。」

王孟超表示,臺北試演場有足夠的排練空間,可以提供表演藝術團隊使用,「以往進劇場演出,都要等到演出前,纔可以真正試舞臺,但是有了臺北試演場之後,工作時程可以再提早,不用等到進劇場前才試舞臺,而是可以試好再進劇場,能讓創作有更多演練的機會,作品會更成熟。」

王孟超表示,北藝中心加上臺北試演場,共有10個排練場,都是可以演出的場地,隨着空間不同,演出的可能性也會不同。王孟超舉例,11日記者會現場的空間,就是球型劇場的後臺,「這個後臺的空間很深,有20米,很少有劇場有這麼深的後臺,等於是一個小型的黑盒子劇場。」

北藝中心共有室內三座劇場,包括興建期間備受矚目的球形外觀,內有800席次的「球劇場」。「大劇院」設計兩樓層觀衆席,共有1500個座位,實驗劇場「藍盒子」則有800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