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教授評臺文化發展停滯、缺乏比較視野 教育是主因

長期以來臺灣被認爲在中華文化的保存上優於大陸,但近年來大陸一直高調倡導中華文化,兩岸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上,各有何作用?資深媒體黃清龍,今日在廣播節目訪問臺灣大學外文教授廖鹹浩,廖教授評論兩岸的文化交流教育政策,點出早期由中國大陸一面倒向臺灣學習,之後發展出自信,開始廣泛學習各國,反觀臺灣則陷入文化發展停滯。

黃清龍在POP Radio廣播電臺的《POP撞新聞》節目中,訪問臺灣大學教授廖鹹浩。廖鹹浩指出,在兩岸文化交流上,很明顯在最初的時候,中國大陸是一面倒地向臺灣學習,例如文化政策上,大陸也是從臺灣獲得一定的資訊。亦即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大陸是不斷向臺灣這邊單向的學習,當然大陸學習對象並不只是臺灣,只是臺灣是大陸最主要的學習對象。當時是臺灣傾囊相授,大陸也全心學習。

但是至大約2000年左右,大陸已慢慢發展出一定的自信,學習的對象更開闊且廣泛,而臺灣則是整體文化發展開始停滯。

另外臺灣人的「比較視野」也同樣受限,廖鹹浩表示比較視野包含對自己文化的認識以及對西方文化的瞭解,兩者相結合成爲比較視野。他指出在外文研究領域,對吸收西方的資訊並未停滯。不過對於「文化發展停滯」,他表示我們在對自己的理解上開始越來越「匱乏、簡單化」,他補充現在人「看起來變成有一定的不屑、甚至於刻意地忽略或是壓抑」。其結果是「比較視野消失」。

至於文化發展停滯與比較視野的原因,廖鹹浩認爲與杜正勝提出歷史的「同心圓教法有關,他說雖然同心圓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將臺灣放在同心圓核心,「一開始只教臺灣」的做法,比起他們這一輩是從國小中外歷史全部來一遍,國中高中各自再來一遍,對比同心圓的教法,國小教臺灣,國中教中國大陸,高中教世界歷史,他說「這是有問題的,因爲你從小就侷限國際視野」。

他補充親戚小孩抱怨小時候學得太細,而「越講越細視野就狹窄了」。這嚴重影響年輕人的視野。當我們(指同心圓教法下得學生)變成教授時視野也一樣窄。

黃清龍說,雖然與西方的交流並未中斷,但與本地的比較卻有一腳踩空的感覺。廖鹹浩說現在整個臺灣對接收外國資訊也越來越封閉,黃清龍總結國際化層面變狹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