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系統每學期擬調整爲「16+2周」 未來發展暑假爲第三學期

臺大、臺師大及臺科大共同組成的臺大系統,在109學年學期將試辦每學期「16+2周」。(林志成攝)

臺灣學校每學期18周,世界最長,臺大、臺師大及臺科大等臺大系統3校,研擬109學年下學期試行調整上課週數,改爲「16周實體教學+2周彈性教學」,若成效良好,考慮從110學年起全面實施。長期來說,三校希望每學期實際只有16周,然後讓暑假成爲「第三學期」。

臺大、臺師大、臺科大日前開會討論調整學期上課週數的議題,最後達成共識,下學期試辦「16+2周」學期方案,前16周實體教學、後2周彈性教學,三校同步,讓學生跨校修課。

臺科大副校長莊榮輝表示,之前疫情期間,臺大、臺科大及臺師大等三校部分老師,實際上一學期已進行「16+2周」的教學,其中16周是實體教學、另2周是線上教學,這樣施行下來,效果還算OK。

莊榮輝說,臺灣的大學一學期18周,是世界最長,但不見得有效。有些學生上到期中時,已開始沒力氣,與其這樣混,不如師生一起緊張起來,在16周內將所有課程上完,聖誕前結束上學期,也讓一些外籍老師可以返回母國過聖誕節。

「我們希望以後每學期真的只有16周,然後讓暑假變成第三學期。」莊榮輝說,將採漸進方式縮短學期週數,先推動「16+2周」,之後真的每學期只剩16周,然後讓暑假時間變長,可以發展成「第三學期」。

莊榮輝表示,若暑假變成第三學期,大學可以充分利用段時間做很多事,譬如有些通識課就可以在暑假辦理,或是一些要進行長期實驗的課,也可避免因爲暑假放假而中斷

臺大、臺師大及臺科大等三校雖然擬在109學年下學期試辦一學期「16+2周」,但在現在這個時代,不見得是校方說了算,也還要考慮學生意見。三校近期將舉行說明會,蒐集師生意見,待各自完成校內溝通後,三校纔會一併調整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