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紹嬅和她的彩虹天使咖啡屋

位於海淀創業小鎮的「彩虹咖啡屋」總部。(作者提供)

我是在一場對臺活動碰到的紹嬅。我們混跡同一個臺灣羣,我聽過一些臺灣朋友對她的稱讚,但我倆並不認識。那天活動,她介紹自己所做的「彩虹天使咖啡屋」,場地太冷,我直打哆嗦,並沒有聽進心裡。

回家後的隔天,我拿起活動主辦方送的點心,隨便拆開了一個,「好吃!」

公益,我們衝着愛心去買產品,對產品質量也就沒有太高要求,馬馬虎虎就可以,慈善嘛!這是我過去的認知。

但是,這家公益咖啡屋的點心,好吃。

於是我請了一天年假,搭了兩個半小時的地鐵,去海淀區的一家創業小鎮採訪紹嬅。

彩虹天使咖啡屋,是紹嬅一人從2017年開始,歷經數次艱困,成立起來的。咖啡屋的點心師傅全都是聽障人士

曾有人跟紹嬅說,「你店內的聽障師傅可以到我的店工作,端端盤子就可以,我願意幫助他們」,紹嬅雖然感動,但是仍然婉拒。

「他們是點心師傅,憑着手藝的,這纔可以是他們一輩子的保障。比起障礙,更希望大家看到,他們是很棒的點心師傅。」

在海淀區的彩虹天使咖啡屋總部見到紹嬅,我事前提醒她,我可能會問一些不太禮貌的問題。於是,我真的問了。

「以前在臺灣我們的認知,是認爲聽障已經是『障礙』中的幼幼班,只要有輔助器,可以跟『正常人』一樣。」

「聽障人士不是可以去聾啞學校嗎?」

面對這些「正常人」常有的疑問,紹嬅很耐心。「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爲,直到我到北京海淀的一家康復中心,發現裡面的人,很多連手語都沒怎麼學過,識字程度大概就是小學一、二年級。康復中心許多人是農村來的,家裡砸鍋賣鐵把他們送來北京。」

「很多慈善組織會送耳蝸去農村,給聽障孩子,但耳蝸不是你戴上就能聽見,得去專門的學校學。在全國許多地方,聾啞學校根本不普及。」

「當中的許多人,已經在康復中心學了一些日子,學習的不錯,結果家裡付不出費用了,就回家鄉去了,可能就回去放羊養豬。」

「康復中心沒有年齡分層,從八歲、十歲、十八歲到三十多歲,都有。我們的點心師傅,基本就是十八歲過後的成年人,因爲他們不是孩子了,更難拿到慈善機構的幫忙,他們更需要在社會立足。」

我跟紹嬅說,故事從頭講起吧。從你在臺灣時開始說。

1 「三年而已」的臺幹太太

紹嬅和她老公都是臺大財金系畢業的,標準資優生,紹嬅更有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執照。「妳那時在臺灣,一個月收入大概是多少?」

我問的同時在心理抓了一個數目,臺灣高薪族,一個月大概十萬臺幣吧。

紹嬅說,可以到近二十萬。

她是董事長助理,在爲全臺灣最有錢的那票人服務的業界、跟着最牛的老闆,儼然金融女魔頭。

一個月二十萬臺幣,在臺北超級滋潤啊!你怎麼願意到北京!(我聲音都變尖了。)

紹嬅笑了,「所以我當時,非常非常不想啊!」

故事的開始,就是一個標準的臺幹太太的故事。老公被公司外派到大陸,也想去拚一把,太太不爽「我們在臺灣過得也不錯,幹嘛過去!」

最後傳統的臺灣南部女生,還是「以夫爲天」了。

老公說,籤三年約,你就忍三年。

好,三年。

2011年,三十多歲的紹嬅帶着四歲、以及剛出生一年的兩個女兒,跟着老公一起到北京。她告訴自己,三年而已。

「你知道2011年時的北京多髒嗎?」

我說,還好吧,我是2012年來的呀?

「很多人吐痰啊!那時去菜市場、去哪裡,地上都一堆痰,那時我帶着兩個女兒出門,甚至還不讓他們踏到地上。」

我拍拍她的肩膀。「紹嬅,你就是我刻板印象中那種臺幹太太,一邊大驚小怪『這裡好奇怪』、『髒髒的』,以前我在學校時碰過這種太太們,各種小孩上學、家長裡短、嘴碎抱怨。」

紹嬅聳肩,對啊我就是。「但是那時的我忙着帶孩子,不認識任何臺灣人,反而跟北京社區的媽媽交流比較多。我那時完全以過客的身份看北京,以過客的身份評價這裡的一切。」

紹嬅的盤算是,等三年,先生期滿回臺灣,大女兒正好能上臺灣的小學。所以她沒有讓女兒在大陸的學前班,而是自己在家教她繁體字、教注音

沒想到三年後,先生跟她說,又跟公司續約。看到大陸市場廣大潛力的先生決定再大展身手,大女兒要上小學的紹嬅則感覺晴天霹靂

霹靂歸霹靂,已經四月了,孩子得趕着七月註冊入學。於是她帶着兩個女兒,衝去離家最近的小學。

「我要見你們招生辦主任。」她對保安說。

保安一臉困惑。啥招生辦主任?

「招生辦主任,還是教務主任?」她把臺灣用的名詞都念了一遍,保安總算明白她的意思。「這事情,你得找學校書記。」

書記?書記是什麼?三年來沒有融入大陸社會、自許過客的紹嬅傻住了。「那麻煩你把書記的電話給我一下。」

保安頭子冏了。「不能給你書記電話,不能隨便找書記的!」

「我女兒要入學啊!你不是說書記負責這一塊嗎?我女兒得入學啊。」

大陸保安與臺灣小辣椒就這樣在校門口鬧了老半天,最後保安頭子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問了一圈人,把書記電話給她,想意思意思打發掉這位上訪的臺灣同胞。

沒想到她在校門口立刻開始打電話,保安頭子也緊張了。「您怎麼這樣直接打給書記了?不能這樣打給書記啊!」

四月的北京,那天颳着大風,紹嬅就在校門口反覆打電話,伴隨着保安頭子「您不能這樣啊」的聲音。

不行啊我女兒得上學啊!

打了二十分鐘電話,剛忙完的書記終於接了。一番商量,順利入學。

我提醒紹嬅,這段故事寫下來,「因爲你是臺灣人他們才幫你」、「優待臺胞」的聲音會很多。

紹嬅說,是呀,確實是對她開了一扇門。

但也正因爲如此,女兒上學了,開啓了她跟北京的緣分。

(自然,入學後有一陣子女兒痛苦萬分,因爲只學繁體、注音,拼音和簡體一個不會。於是紹嬅爲了女兒,又學了拼音。)

2 狗狗天堂

大女兒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對小孩教育很重視的紹嬅,自己在家成立了一個故事會,每週五下午,邀請女兒的同學們到家裡聽故事、或是一起做披薩等康樂活動。

二年級上學期,她開始帶着故事會的小朋友們排練戲劇,去孤兒院表演。到了二年級下學期,某個大陸媽媽建議,反正故事會的孩子們都排練過戲劇了,乾脆在雷鋒日那天大家一起演一出音樂劇,去小學附近的聽障人士康復中心表演。

如此一來,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交雷鋒日作業了!

「等等,聽障孩子怎麼聽音樂劇?」我舉手發問。

紹嬅大笑。「對啊!所以那時的我們,就只想給孩子們交差作業,並沒有真的想做什麼善事。」

出乎預料的是,康復中心的聽障孩子們看得很認真,也會因爲故事情節而笑。原來用心做事情,對方能感受到啊。紹嬅第一次真正感受到。

演出結束,康復中心的校長問她,願不願意留下來,教聽障孩子們演音樂劇。

「他們也想站在臺上,而不是永遠,都只能在臺下聽。」校長說。

紹嬅不會手語,中心的孩子們許多不太認字,於是比手畫腳的戲劇培訓班,誕生了。

爲了能融入康復中心,紹嬅每週六日,都會帶着兩個孩子去康復中心,兩個孩子也開始在環境並沒有那麼好的康復中心食堂吃大鍋飯。

而在幾年前,紹嬅可是個外出連地都不讓孩子踏、動輒嫌髒的臺灣媽媽。

從三月雷鋒日過後,整整四個月,紹嬅教康復中心的孩子們排練一出音樂劇《狗狗天堂》,劇的內容是一羣對社會人情失去信心的流浪狗,最後終於找到家、也體會到社會的愛的故事。

七月,《狗狗天堂》演出,演出地是長期贊助康復中心的一家企業園區。

演出結束後,有一家位在天津的企業董事長,遞了名片給紹嬅,跟她說如果以後想做什麼事情, 願意出一份力幫忙。

那時的紹嬅並沒有放在心上,演出結束,孩子圓了上臺夢。這該是個快樂結局。

不料,就在《狗狗天堂》演出結束的兩個月後,因爲房租壓力,康復中心從黃金地段海淀區,搬去了非常偏遠的地方。搬離市區後,康復中心許多志願者也不方便過去,康復中心頓時冷清許多。

康復中心新址,離紹嬅在海淀區的家,兩個小時地鐵。正當紹嬅猶豫以後還要不要繼續留在康復中心幫忙時,聽障孩子們跟她說,大家都走了,不要我們了。

就跟狗狗天堂裡的流浪狗一樣。

紹嬅決定,留。

3 初代「彩虹天使咖啡屋」

搬去郊外的康復中心規模挺大,可以好好利用。紹嬅突然想到,來到康復中心參觀的人、或是康復中心志工,是不是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吃個餅乾?於是她寫了一份聽障人士咖啡屋的企畫書。

許多人跟她說,別想了,康復中心環境又不是那麼理想,誰不想在時尚的、漂亮的咖啡廳吃下午茶?而康復中心的許多是農村孩子,你如何教從沒喝過咖啡的他們衝咖啡、做點心?

紹嬅募捐募了老半天,被潑了一堆冷水,還差一些錢。

記得上一章的那位天津企業家嗎?那位企業家補上了差額。紹嬅說,她最感動的,是那位企業家自始至終,沒有跟她說「不可能」。

(紹嬅回憶,創業這一路,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太多人的不肯定。比起錢,她或許更需要別人跟她說,可能。)

而在她成立的故事會中,有一位女兒同學的媽媽很會做餅乾,正好拉來培訓已經成年的聽障師傅們。

初代的彩虹天使咖啡屋,2017年3月,誕生了。

熱騰騰的手工餅乾包裝好後,紹嬅不知死活地,跑去學校的門口販賣餅乾。

大陸朋友驚呼,城管抓你啊大姊!

她愣愣地想,什麼是城管?

咖啡屋開業後,紹嬅真切明白朋友昔日潑的冷水,確實有道理。沒有人想在康復中心裡面喝咖啡。手工餅乾賣着,也是靠親友支持,收入不穩。

2017年7月,咖啡屋陷入困境。紹嬅人生的又一個轉折到來。她所在的學區改變臺灣子女上學政策,小女兒上學再次碰到困境,學校建議她去找區臺辦。

區臺辦的人建議她,該區的臺商組織可能會有臺灣人上學的名額,可以去找認識的臺商問一下。她告訴臺辦,「我沒有認識任何一個臺商或什麼組織。」

對方愣住了,你來北京六年了,六年來你在做什麼?

她說,做……咖啡屋?

區臺辦的人把她拉進了臺商羣,就這樣,她的故事在臺商羣打開。她獲得了許多在京臺灣企業的訂單,也有大陸媒體開始報導。

「但是,那時候咖啡屋的點心,是真的不怎麼好吃啊。都是大家友情相挺。」她笑。「咖啡屋的很多點心,都是我回臺灣學,學回來再教師傅。我本身也是烘培小白,在做咖啡屋以前對這些一竅不通。」

她說,曾有一位臺商吃了她的蘋果酥,面露難色,不知當買不當買。

「你是烘培小白,怎麼敢做咖啡屋啊!」我忍不住吐槽。

對啊,怎麼敢。她笑。就做了唄。

甚至在教聽障師傅做點心時,紹嬅的手語還是半吊子,師傅們也大字不識幾個。

就是幾個半吊子,有勇氣,開了一間咖啡屋。

4 「他們必須學會獨立」

有了臺灣圈子及各路大陸朋友的幫助,也受到一些媒體關注,紹嬅和點心師傅們不斷精進手藝。但日子,並非就此安穩。

2018年7月,因爲當地規劃開發,康復中心再次面臨搬遷問題。從通州搬到順義,然後又因爲建築違建問題再次搬遷。短短三個月,康復中心搬了三次。

紹嬅決定讓咖啡屋脫離康復中心,打造一個不只是去擺攤義賣、拜託朋友支持,而是可以讓更多社會大衆看見,是那種大衆眼中普遍的、賣點心的咖啡屋。

獨立的一大重點是,紹嬅想讓這些成年、卻一直住在家裡或康復中心,對家人和康復中心非常依賴,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點心師傅們,學會自立。

「他們現在不獨立,以後可能也沒機會了。」

於是紹嬅託了各種關係,找到北京較偏遠的一個農莊,做爲咖啡屋基地,農莊附近也有租金便宜的地方可以做師傅們的宿舍。紹嬅一方面繼續咖啡屋事業,一方面也得教師傅們洗米做飯等基本生活技能。

紹嬅講起教師傅們「獨立」的過程,那簡直笑中帶淚啊!某一個月,點心師傅的宿舍花了近萬的電費,一問,才知道師傅們將空調24小時隨時大開,門窗也開着。宿舍面積大,自然電費高昂

「那時看到電費,眼淚嘩啦啦地掉,伴隨着過去的各種壓力,真的掉眼淚。」

2019年3月,「二代咖啡屋」開業,也開始辦各種活動,比如來體驗「農家樂」的企業團建、點心烘培教室等等。

2019年9月,一些企業找紹嬅訂中秋禮盒,蛋黃酥賣到缺貨。那時的彩虹天使咖啡店,比起「買了做慈善」,更多的是口味獲得消費者肯定。

師傅們,逐漸被大衆肯定,是合格的點心師傅。

一切看似再度好轉,2020年寒假紹嬅帶着女兒們開心回臺灣,下一波衝擊,再次到來。

2020年疫情,所有產業受到重創。紹嬅收到農莊主人的通知,受到衝擊農莊也無力支撐。而紛紛回到老家的師傅們,已經各種幫忙家裡務農養豬,但仍常常期盼地問紹嬅:什麼時候咖啡屋能再開業?

那時北京疫情人人憂心,相比之下臺灣沒有受到太大沖擊。紹嬅的親朋好友、包含在北京的朋友,都勸她爲了孩子,先留在臺灣。但2020年3月,她還是帶着孩子回到北京。

她再度透過各種人脈──臺灣的、大陸的、在北京的臺灣組織、地區政府,後來因爲北京海淀區對臺灣創業者的補助,咖啡屋搬到了海淀的一個創業小鎮。

2020年一整年,大家自顧不暇,但咖啡屋,最後仍堅持下來,甚至在北京的一個商場,有了自己的小小分店

咬牙開的分店,成爲師傅們獨立的一個大進步里程碑。

在商場弄一個小分店時,其實本店都快自顧不暇,但爲了被更多人看到,紹嬅仍堅持做了。原先計劃是,比較能跟客人溝通的師傅去招呼客人,比較不能溝通的專心做點心就好。

她也曾顧慮那些對自己沒有太大自信、害怕外界的聽障師傅們不想做。

但2021年的現在,這些師傅們已經可以獨立開店、接待客人、閉店、甚至自己去跟商場開會。

獨立的點心師傅們,現在也會回康復中心,去教其他人做點心。

解決溫飽、感受到愛,最後也會回饋。

紹嬅說,如果不是咖啡屋,恐怕她不會這麼融入北京。咖啡屋的兩岸志工,相處得其樂融融。

某次回臺灣,她帶點心給一位深綠的朋友,朋友吃了之後很堅定:我要支持你們這個項目!

要不要去採訪紹嬅、寫下她的故事、給彩虹天使咖啡屋「打廣告」,這個事情我猶豫了一會兒。因爲紅十字會的爭議、郭美美案,許多大陸民衆已經對「公益」兩個字害怕了。

是不是騙人的?是不是又是斂財?

紹嬅也受到過許多質疑:世人爲名爲利,你是爲名還是爲利?

這是爲什麼,在受到媒體採訪時,她一遍遍拿出臺大財金、金融執照、高昂月收入這些關鍵詞。

爲了證明自己「不必做這些來斂財」。

整場採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告訴我,想告訴很多人,社會是有溫度的,你是可以有夢想的。不論你天生多特殊,你都可以努力做好一些事情。

而臺北女孩看大陸,比起做公益、或展現自己多有愛,發這篇文章的最根本初衷,是認爲聽到一篇值得寫、有意思的故事。

我是做兩岸交流的媒體,想告訴大家,在政治對立的時代,不是「臺灣人就是白眼狼」、「一邊賺錢一邊罵」。很多人默默做了該做的事情,默默給社會盡一份力。

比起高來高去的官場漂亮話,這纔是真正的兩岸一家親。

寫在最後:

本文未收取任何廣告費。

若您本身、或您的公司,有點心訂購需求,或是有能配合的相關活動,可以關注彩虹天使咖啡屋公衆號(虹彩天使文化),這個公衆號,是一羣大學生志工們打理的。紹嬅一直說,沿路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

住北京的朋友,可以大衆點評搜索「彩虹天使咖啡屋」,親自去北京暖山生活廣場看看。 (蘋果酥、雪花酥、堅果塔,大推!)

不喜歡吃點心的,就當看了一篇兩岸正能量故事,喝了這碗雞湯吧!

(郭雪筠/臺北女孩)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