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綠電設備升級 催生重電商機

臺電及綠電升級商機

在臺灣,推升未來重電商機的政策包括臺電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經濟部的再生能源推動政策,後者包括風力發電、太陽光電與其他再生能源(例如地熱、水力、燃料電池等)。

臺電提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採取「分散、強固、防衛」三大主軸,並在十年內投入總計5,645億元預算,爲現行電網系統推動全面升級。離岸風電採取「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之推動策略,2025年底前陸續完成5.5GW設置;太陽光電分別推動短中長期太陽光電計劃,2025年目標爲建置20GW。

臺電十年將投入5,645億元升級電網,平均每年投入金額約560億元,若這560億元工程費中約40%爲設備採購,則臺電平均每年重電設備採購達220億元。

另外,經濟部推動的再生能源裝置目標,離岸風電與光電2025年建置目標分別爲5.5GW與20GW,2026年之後至2035年,風電每年釋出1.5GW,以這些建置目標與業者接案金額來估算,光電併網升壓站與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工程金額十年約有3,000億元,若這當中40%爲重電設備購買,平均每年也約有120億元重電設備商機。總而言之,臺電與綠電爲重電設備未來十年平均每年帶來320億元商機。

同時,美國淨零碳排政策引導電力設備商機龐大,市場缺口短期難以弭平,估算美國電力設備市場每年新臺幣5,800億元。

美國70%的輸電線路使用時間超過25年,且處理美國90%電力流量的大型變壓器平均使用時間超過40年,老舊電網系統造成能源的浪費與高故障率。此外,白宮2021年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長期戰略,達成目標的五種路徑即包括2035年實現100%清潔電力,長期將帶動電網輸電與配電的資本支出。

美國重電設備供應鏈中,本土業者提供主要供應配電變壓器,日、韓、歐美其他進口業者也扮演重要角色,中國過去爲重電設備輸美大國,不過因中美貿易戰,商機外溢到臺灣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