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生態覆育有成 羅文鴨現蹤卑南溪

臺東中華大橋下的水覆蓋梯田,出現罕見的冬候鳥「羅文鴨」,吸引鳥友前往拍攝。(莊哲權攝)

爲了抑制風飛沙,第八河川局與臺東縣政府合作,在卑南溪出海口進行水覆蓋工程見成效,近日更迎來3只罕見嬌客「羅文鴨」,其中1只公鳥還有些許美麗的繁殖羽,吸引鳥友搶拍。臺東縣政府表示,水覆蓋工程提供了生物生長環境,據調查,中華大橋附近的生態物種,比20年前增加3倍。

入冬以來首波寒流來襲,氣溫急凍,眼尖的鳥友在臺東中華大橋下的水覆蓋梯田發現1只頭部有着紫紅色和綠色金屬光澤的野鴨,卻完全不怕冷,在水田的草叢間悠遊覓食,鳥友說,牠是臺灣罕見的冬候鳥「羅文鴨」,在臺東更是稀客。

鳥友表示,羅文鴨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的中部和東部等地,又名「葭鳧」,意思是蘆葦叢中的野鴨,最大特徵是雄鳥繁殖羽有着長而彎曲、狀似鐮刀的三級飛羽,所以也有鐮刀毛小鴨、鐮刀鴨之稱,食譜爲水藻及植物種子。

鳥友說,出現中華大橋下這隻羅文鴨雄鳥的繁殖羽還沒有很明顯,約下個月就可以「全繁」,希望牠能待久一點,也許有機會看到牠亮出漂亮的「鐮刀」。

過去東北季風一來,卑南溪牀就揚起陣陣沙塵,臺東市民經常飽受風飛沙之苦,臺東縣政府與第八河川局合作,從2012年開始進行卑南溪河牀水覆蓋工程,引水將乾涸裸露的河牀淹溼,大幅減少揚塵,一畦畦的水田,成爲熱門的拍照打卡景點。

而根據水利署卑南溪河川情勢調查顯示,中華大橋附近區域生態物種從2004年32種增加至2018年124種,增加了3倍,其中以鳥類42種爲最多,水覆蓋工法對生態覆育有相當程度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