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太平溪人工溼地生態覆育有成 喜迎「嬌客」

臺東縣環保局在太平溪左岸建構人工溼地,已有紅頭潛鴨等冬候鳥進駐。(民衆提供)

臺東市太平溪左岸人工溼地水域建構有成,不僅成爲生態教育的場域,也提供鳥類、魚類等生物的棲息地,隨着寒流來襲,雁鴨類及鷺科冬候鳥也開始現身,讓溼地不僅具有污水淨化功能,更成爲民衆賞鳥秘境。

寒流來襲,太平溪左岸人工溼地的生態也開始活絡起來,目前鷺科冬候鳥像大白鷺、蒼鷺都已進駐,雁鴨科有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琵嘴鴨等嬌客,猛禽類則有遊隼、紅隼,加上當地的留鳥花嘴鴨、紅冠水雞、翠鳥、黑翅鳶、環頸雉等等,鳥類生態豐富,常吸引鳥迷守候拍攝。

臺東縣環保局表示,爲了改善太平溪下游與出海口的水質,自2013年開始,在左岸設置人工溼地,施作面積約1.73公頃,採取自然生態工法,利用傳統淨化水質方式,經過截流、沉澱、過濾等程序,處理來自太平溪下游周邊的家庭污水後再排入太平溪。

人工溼地有如一塊海綿濾網,利用水流、土壤、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來淨化過濾水質,具有涵養水源、調節緩衝急降雨功能,因此有「大地之腎」的美稱。環保局指出,溼地也是陸地、水域生態系統間的過渡帶,可提供水生、陸生、兩棲生物的棲息,因此,在太平溪人工溼地可以同時看到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動物,生態多元、豐富。

環保局也提醒民衆,太平溪溼地也有不少眼鏡蛇、鎖鏈蛇等毒蛇,賞鳥時要注意安全,並且秉持「不驚嚇、不引誘、不破壞、不捕捉、不追逐」原則,共同守護珍貴自然資源與維護永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