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2奈米制程引入美國 快不了

臺積電將擴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路透)

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導,臺積電決定將2奈米制程技術帶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對於美國總統拜登尋求確保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可說是一大進展,但美國距離完全在本土生產最先進晶片仍有段路。分析師預估,輝達(Nvidia)的人工智慧(AI)晶片在2026年就要採用2奈米,但臺積電要到2028年纔會在亞利桑那州第2座廠導入該製程,因此將仍須藉助亞洲的製造廠,包括先進封裝技術。

本月8日,美國商務部與臺積電簽署初步備忘錄,臺積電將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增建第3座晶圓廠,將生產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大約2030年量產;第2座廠也將增加2奈米制程技術。臺積電則可獲美國《晶片與科學法》66億美元直接補助,以及50億美元低利貸款。

《金融時報》12日指出,華府提供的補助具有一定誘因,但臺積電提升在美國製造的承諾,最重要動機是想要符合輝達等AI晶片商的需求。分析師指出,若按臺積電原先計劃,美國廠要等到2028年才供應3奈米晶片,會造成在AI晶片供應週期上落後數年;若按新計劃引進2奈米,AI晶片商將能夠把部分訂單從臺灣轉至亞利桑那。

問題是,預估輝達在2026年就要開始採用2奈米,臺積電要到2028年纔在亞利桑那州第2座廠導入2奈米,這仍然會落後。一位熟知臺積電考量的人士說:「並不是我們不想早一點將新制程引入美國,而是每當我們增加新節點(node)時,都需要靠近我們的全球研發中心。這意味着,我們必須首先在臺灣試產擴量。」

另外,臺積電若讓客戶有權選擇晶片產地,將會降低分配產能時的彈性,從而有礙臺積電維持超過50%的高毛利率。因此,據熟悉臺積電與客戶討論內容的人士透露,客戶若想指定供貨廠,必須簽訂另外的合約,條件可能是支付更高價格或預付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