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孔廟祭孔 取消拔智慧毛

2019年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9週年釋奠典禮清晨在全臺首學臺南孔廟大成殿前舉行。(洪榮志攝)

清晨微光,全臺首學臺南孔廟祭孔典禮,28日5點在低沈的鼓聲中,於大成殿登場場面莊嚴肅穆。不過,因大成殿整修工程尚未完成,基於安全考量,今年也取消祭典後的拔智慧活動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到,臺南市政府今早在全臺首學孔廟大成殿,舉辦2019年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9週年釋奠典禮,由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全程採古禮進行,歷時約1小時

祭孔典禮即在108聲鼖鼓中循序展開,全臺各地民衆紛紛前來臺南孔廟緬懷至聖先師孔子,更有許多來自國外觀光客涌入觀禮區,場面熱鬧。衆人行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撤饌禮、送神禮,前後共38個程序忠義國小小朋友也演出六佾舞。

孔廟文化基金會指出,祭孔每年分春、秋兩季舉行,春祭於清晨6時舉行;秋祭則於清晨5時舉行,釋奠典禮前需先祭祀孔子五代祖先,象徵中國人慎終追遠的習俗。此外,今年因孔廟大成殿內部進行施工,考量參加人員進出的安全,春秋兩祭取消典禮後拔智慧毛的活動。

基金會還說,臺南孔廟建於300多年前的明鄭時期,是全臺第一座孔廟,9月28日祭孔更是孔廟每年最重要的節慶活動。其中,拔智慧毛主要是拔取祭祀黃牛耳朵眼睛眉心的毛,有「耳聰目明」之意,往年均吸引大批民衆搶拔。

市府文化局也表示,「2019年孔廟文化節」相關係列活動,隨着祭孔大典將陸續展開,包括經典項目「啓蒙大典-硃砂啓智」儀式、「孔學聖祭.典傳六藝體驗活動等,都以孔廟爲核心據點,以突顯全臺首學臺南孔廟在文化資產上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