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學者跨國合作 拼湊北港歷史
臺灣與日本學者以4年拼湊2萬6000片文物碎片完成《重返古笨港》專書,昨日在雲林縣北港文化中心盛大發表,左一是盧泰康教授,左五是文物捐贈者林永村。(周麗蘭攝)
北港鎮第二公有零售市場改建時出土的古笨港文物,林永村捐給雲林縣府研究,目前在北港文化中心展出。(周麗蘭攝)
北港文史耆老林永村4年前把20多年來蒐集珍藏的2萬6000片古笨港遺址文物,全數捐贈給雲林縣政府,縣府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學術合作,整理研究標本4年,完成《重返古笨港》專書,昨天在北港文化中心發表,此爲雲林縣跨國學術合作成果,也是「笨港」歷史脈絡的重要補充。
北港鎮古地名「笨港」,鎮民林永村從1981年起和一羣文史工作者在北港溪的兩岸蒐集古文物,1991年間,北港朝天宮後側的北港鎮第二公有零售市場改建時,挖掘陶瓷器、瓦片、古幣大量出土,建商欲全部丟棄,林永村及文史人士追到20多公里外的棄土場一一找回,有些甚至是花錢買回。林永村2019年全數捐贈給雲林縣政府永久典藏。
雲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爲了讓這批珍貴的出土古陶瓷標本有嚴謹的學術研究,縣府籌措經費委託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教授研究,盧教授引介日本東京大學埋藏文化財調查室教授堀內秀樹等人進行國際學術合作,做完整的記錄整理與分析研究。
這批標本經過詳實精細的測量、繪圖、攝影、研究,歷時4年研究整理,完成《重返古笨港》專書,分門紀錄瓷器、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基礎資料。
盧泰康表示,這批文物反映古笨港在清代的貿易與交流情況,揭示先民的生活樣貌、審美品味與物質文化等豐富面向。
《重返古笨港》專書4月30日在北港文化中心發表,北港仕紳與藝師都出席見證,捐贈者林永村表示,北港的歷史可以說大話了,不用再爭辯,看專書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