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缺席RCEP 陸學者:太陽花學運是歷史根源

▲RCEP談判8年終於簽署。(圖/路透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完成簽署,被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勝利」。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日前接受《中評社》採訪時指出,「正是由於民進黨當局的自我區隔才使其失去了加入RCEP的機會,對於RCEP的簽署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挑戰,民進黨當局卻輕描淡寫、甚至刻意掩蓋,糊弄百姓。」

曹小衡表示,RCEP的簽署歷經8年,十分不易,其簽署意義重大,第一,有助於深化本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推進區域經濟增長;第二,有助於推動本地區公平的經濟發展;第三,有助於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成員國人民生活水準;第四,建立了一個清晰互利規則,有助於推動整個地區的貿易投資;第五,試圖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的經濟合作伙伴框架,照顧到不平衡經濟體之間的共同發展,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

他指出,其實臺灣一直想加入RCEP,但是卻落了一步,主要責任還是在於民進黨政府,2010年兩岸簽署了ECFA,而ECFA的落實其實就是臺灣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提,如果ECFA沒有得到落實,臺灣加入RCEP就是奢談。而衆所周知,ECFA簽署之後,尤其是服貿協議簽署之後,民進黨推動了「太陽學運」,這是臺灣失去加入RCEP機會的歷史根源

「此外,民進黨在2016年上臺執政之後,全面依靠美國,對東亞區域合作事宜並不上心。蔡英文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也完全是政治算計大於經濟規劃。正是由於民進黨當局的自我區隔才使其失去了加入RCEP的機會,」曹小衡說。

談及RCEP簽署對於臺灣的影響,曹小衡認爲,取決於4個因素,一是,臺灣是否能夠通過產業升級對衝這種外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二是,傳統產業外移對於島內經濟衝擊力道有多大?三是,臺灣能否藉助美日的力量同RCEP實現平衡?四是,臺灣的產業鏈重組能否抵消RCEP帶來的衝擊?

「從這4個方面來看,目前臺灣面臨的情況不容樂觀,」曹小衡說,但對於RCEP的簽署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的挑戰,民進黨當局卻輕描淡寫、甚至刻意掩蓋,糊弄百姓。

►戴口罩也要記得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