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總座:2023挑戰規模最大電信、2025成爲最大消費科技集團

展望未來一年、林之晨爲他總經理任內第四年訂出新目標,他說,臺灣大的營收成長增速大概不會再增加10%,但他仍希望在2023年,臺灣大能成爲營運規模最大的電信集團,2025年,能挑戰國內金融、製造業以外,營運規模最大的消費科技集團。有了更大的平臺,後續策略佈局才能事半功倍。

他並以「三年級CEO的一些領悟」,闡述臺灣大的成長,首先是「財務指標全轉綠燈」,林之晨說,去年這個時間點,他分享臺灣大營收加速成長、EBITDA 開始從年減轉爲年增,代表營運狀況開始好轉 ,而過去這一年來,臺灣大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又更上一層樓。

首先從財務數據來看,林之晨說,臺灣大擴大營運規模一直是他上任後的工作重點,「先有規模,纔能有平臺、有槓桿」,過去一年(2021第2季~2022第一季),臺灣大合併營收來到1,606億元,年增18%,其中momo貢獻成長中的225億元,而電信則貢獻23億元,電信也是2017年以來首次營收轉爲正成長。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他到任總經理前一年(2018第2季~2019年第1季),目前爲止營運規模總共放大了36%,總營收增加423億元,超過一個獨角獸。

林之晨說,在他就任滿二年時(2020年第2季-2021年第1季)的營收成長是8%,所以過去一年營收增速提升高達10%。臺灣大營收中momo佔了58%,因此三年的大幅加速,一部分來自2021年第2季~第3季三級警戒過程中,消費被強迫加速轉往線上。長期而言,人們勢必會把消費預算持續移到數位,但未來一年,電商恐得消化去年強迫轉移的症候羣,因此臺灣大的的其他成長策略要能銜接上。

展望第四年的目標,他訂出2023年臺灣大能成爲營運規模最大的電信集團,2025年成爲營運規模最大的消費科技集團。有了更大的平臺,後續策略佈局才能事半功倍。

林之晨說,隨着營運規模加速放大,如果獲利也有成長,那表示成長所產生的利潤,已大於維持成長所需投入的資本,或者簡單的說,成長的飛輪開始加速。

從EBITDA來看,過去一年臺灣大增加了26.5億元,年成長8.5%達到337億元,逆轉了他上任總座第二年期間的衰退6.1%,也是2017年來首度成長。EBITDA代表公司營運產生現金流的能力,換言之,臺灣大的營運,總算逆轉了先前3年現金流入衰退的困境,開始重回擴張的狀態。

其中電信業務貢獻7億元的EBITDA成長,也是2017年以來首度增加,而 momo 等其他業務則貢獻了19.5億元成長。電信業務的EBITDA成長貢獻達26%,遠高過營收成長的9%,這是因爲電信邊際成本較低、營運槓桿較高的緣故。因此,雖然電信很難像momo動輒30%營收年增,但即便是3%的營收增加,對於EBITDA與獲利,也都能產生顯著的貢獻。

營業利益部份,過去一年是年增9%,較之前一年的衰退13%,改善幅度較 EBITDA更大。稅後淨利年增1%,也較前一年的衰退15%翻轉,如果排除去年 momo處分宅配通股票、臺灣大認列投資亞太電信損失的所得稅利益等一次性的影響,稅後淨利則是年增5%。

林之晨說,臺灣大逆轉了長達六年的衰退,呈現營收加速成長,同時可以帶動現金流、獲利成長的健康狀態。他在過去三年擔任總經理的努力,總算把這個飛輪推動,可說是一個不錯的期中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