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可能取代香港金融地位嗎?專家分析曝內幕...

圖爲雙北地區臺北橋上的中華民國國旗。(圖/本報系資料照,劉宗龍攝)

香港近一年來受反送中、港區國安法影響,使香港投資開放環境消失,不少跨國企業遷移總部人才移出,有經濟圈人士看好,臺灣能取代香港部分金融功能地位。但國際趨勢觀察家猶太裔美籍律師方恩格坦言,臺灣曾規畫要成爲「亞太金融中心」,但談了20多年,「法規遲未鬆綁」,機會不大。

據《風傳媒》20日報導,對於「臺灣能否取代香港,成爲亞太金融中心?」目前擔任多家跨國金融機構律師的方恩格(Ross Feingold),受訪指出,許多跨國企業將總部遷出香港,在近似環境下,首選會是新加坡

分析香港、新加坡、臺灣人個別優劣勢指出,香港的金融人才在執行力上又快又好,新加坡人雖然民情較保守,但很多是高學歷國際化能力強,臺灣人忠誠度高、待人和善,也較其他地區瞭解大陸市場,但國際化程度,相較之下的確是差一大截的。

事實上,據《工商時報》本月初報導,臺灣早在1990年代就提出了「亞太營運中心」的概念,其中就包含金融中心。然而,經過了近30年,進展相當有限,金融服務國際化程度相當低,還是着眼於國內市場。

報導提到,要打造「金融中心」,首先需要自由開放的創新環境,但「金管會」只有高度監督思維,鮮有創新開放的作法,金融管制嚴厲,新創產品處處受限,無法接受高風險商品

其次,資金需自由移動,而央行對於資金進出與匯率有相當的管制,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曾指出,「臺灣有可能被美國列爲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第三,「輕稅負是各金融中心的重要條件之一,臺灣卻與其差距甚大」。最後,「缺乏友善外國人環境,國內金融人員英文水平普遍不高,雙語學校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