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哪時變得如此缺乏文化自信了

(圖/新華社)

大陸游戲《黑神話:悟空》爆紅,竟成爲國安當局示警的對象,以爲中共就想借此統戰臺灣,論調一出,不少人傻眼,不禁要問:臺灣哪時變得如此缺乏文化自信了?

回顧兩岸隔絕初期,蔣介石以文化道統自居,就想以文化來取得政治的正當性,正如此,雖兵敗如山倒,卻依然不顧困難,設法將故宮文物運至臺灣,也儘可能將想離開大陸的博學碩儒接運來臺,這些作爲,一言以蔽之,就認爲「得文化者得天下」。

而也就是這樣的認知,才能讓後來的臺灣,以一彈丸之地,卻在傳統/現代、中國/西方的座標間,開出80、90年代的文化碩果,正如此,即便當時大陸已對世界開放,但真要了解中國此一東方文化的前世今生乃至未來,許多人還得首選臺灣,而不少大陸朋友更就以臺灣之發展來觸動自身之觀照,那時的臺灣正可以說是「雖小猶大」。

臺灣能「雖小猶大」,與當年大陸的封閉鎖國及文化斷層有關,但更重要的,還在臺灣本身。主觀的文化認知上,它繼承了深厚的歷史傳統,客觀發展上,又與世界接軌,所以既能在厚積的土壤上開出花朵,亦能在接受世界的衝激下走出新路,使臺灣的文化成績既具特質又具開展性。

而其結果,是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之前,大陸在文化詮釋、藝術創發、生活事物的許多面相皆受到臺灣一定的影響,那時,較諸大陸,一句「臺灣比大陸更中國,也比大陸更當代」的陳述固難免於粗糙,卻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事實。

但之後,態勢丕變,丕變的原因固有大陸的興起,但更重要的,還在臺灣以「去中國化」棄守了自己的文化優勢,而當沒有了厚積的歷史文化作底,臺灣的相關作爲也就只能放在本土裡自嗨,先不說無以影響大陸,就連本土人士最想訴諸的「國際性」也乏善可陳,君不見,這些年,臺灣又有哪些文化作爲、哪些藝術作品真能像過去那般襲奪國際視聽的?

封閉自嗨,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流失了應對外界的底氣,以致於如今,對大陸一個遊戲引起臺灣玩家乃至社會較多的注意,也就能杯弓蛇影地說是統戰。然而,臺灣先前沒讀過《西遊記》、不知道孫悟空的人恐怕是沒有的吧!而既是全民都有的記憶,你又如何硬以政治力說這是「中國」孫悟空的「入侵」呢!想「去中國化」的人總思以概念重置的手法說這是國府錯誤教育的結果,但事實是,在國民黨來之前,孫悟空、唐僧取經早就已經是老嫗幼童皆曉的故事!

其實問題的核心並不在孫悟空到底是不是中國的,而在當代人如何繼承以及重新看待孫悟空,你能用他,傳統就是你豐厚的積石,你不能用他,想以「去中國化」詆譭,也就只能自曝其短。

高舉本土化的許多人最喜歡談「本土國際化」、「國際本土化」,以此而跳開中國傳統,但跳開後的結果,是本土既無國際化,本土自嗨也使國際蘊含的開闊性進不來。以國際爲例,不只日本拍過孫悟空的電影,法國還曾經以他爲主角製作過動畫影集,其間東方的色彩加上西方的視角,常就讓觀者會心一笑。

文化態勢的強弱,原就看誰能在此深刻地佇足觀照,看你的詮釋能不能既有傳統又具新意,做得到,萬般事務皆能爲你所用,做不到,想閉關自守也很難。

臺灣人常仰視日本,日本在文化上也的確有它了不得的地方,日本人一直畫、一直演「三國」,也沒說給中國統戰了,但臺灣卻將《黑神話:悟空》無限上綱爲統戰伎倆,如此自限、如此缺乏文化自信,也真讓人無語了!(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