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長江三峽十日遊 不虛此行

作着攝於白帝城諸葛亮銅像前。(作者提供)

長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源地,李白古詩《早發白帝城》,更是膾炙人口,疫情前就想到長江旅遊,更何況民進黨政府從今年(2024)6月起,禁止旅行社組團到大陸旅遊,趁着旅遊禁團令實施前夕,爲一償夙願,參加5月底的長江三峽十日遊,行程的安排爲前3天在重慶,由重慶搭遊輪經長江三峽到宜昌,再由武漢飛回臺灣。

●重慶 魔幻之都巧奪天工

重慶爲戰時陪都,沒來重慶前,對重慶的印象就是日機狂炸,席捲全市的火勢猛烈,無法撲滅,校場口大隧道窒息慘案等,本是存着懷舊的心情來此旅遊,但到達重慶後,印象完全改觀。

第一天晚上由江北國際機場進入重慶市區時,舉目望去,但見跨越兩江大橋的燈光璀璨奪目,夜色中的摩天大樓立面變幻着色彩,形成遠近互襯的燈海,當地導遊適時提供的順口溜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終不及重慶夜景輝煌」,回想臺灣,非核家園政策,讓臺灣陷入停電的困境,更遑論燈光秀了。

重慶依山傍水,地形高低起伏不平,是工程師發揮創意的最佳場所。重慶有穿樓的輕軌,攀山的扶梯,跨江的索道,72米高的立交橋,地面下近百米的輕軌車站,24層沒有電梯的高樓;著名的景點洪崖洞,底層是夜市街區,9層是民俗風情街,11層頂層是解放碑廣場,重慶稱爲「山城」是當之無愧。面對重慶的立體地形,問路是隻問上下、左右、前後,而不問東南西北的。至於複雜的黃桷灣交流道更可讓地圖導航失效,交流道有20條匝道,匝道上下分爲5層,向8個方向延伸而去,人入其中恍若置身於迷宮,司機大哥都要急哭了。

●解放碑 三個碑名三個時空

位於渝中區的解放碑是重慶市的地標,解放碑爲鋼筋混凝土結構,碑高27.5米,解放碑的前身是1945年高約24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物「抗戰勝利紀功碑」,更往前推是1941年高約26公尺的木結構物「精神堡壘」,三個碑名,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因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名字。就如同「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前身爲「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的前身「中正廣場」,都只是爲了配合時代的脈動,更改名稱。可惜的是很多臺灣年輕人不明白興建抗戰勝利紀功碑或是中正紀念堂的原委,不讀中國歷史地理,沒有史識,也就沒有史觀,缺乏思辨能力,不知道自己缺什麼,因爲不曾擁有過,所以也就不曾失去過,到最後影響到個人的判斷力,老去也少了一個可資打發時間的嗜好。

●長江三峽 山水奇觀

第三天晚搭遊輪遊長江,順江而行,俗稱下水,共四天三夜,在酆都碼頭上船,經瞿塘峽、巫峽到達湖北秭歸,再換乘遊輪由三鬥坪鎮,經西陵峽到達宜昌。

三峽大壩2009年完工後,上游水位上升,原有曲折狹窄的水道變深,航道變寬,流速變緩,已無法體驗三峽的灘多水急,「千里江陵一日遊」的景象也不復見,代之而起的是高峽平湖、水勢平緩,長江過往的暗礁險灘,已隨大壩的興建而消失,但也因蓄水,以往罕至之地,變得通行無阻,標示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如同浩浩蕩蕩的大江東去,一去不復返。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各具特色,予人印象深刻。旅程中安排的小三峽、小小三峽之旅,旨在讓人回味20年前的長江風光,溪淺道窄,需換乘小船遊覽,兩岸高山峭壁,千姿百態,峭壁有懸棺,如何懸之,費人深思。

《三國演義》中劉備向丞相諸葛亮託孤之地白帝城,是旅遊的重點,白帝城面對瞿塘峽口,氣勢雄偉,歷爲兵家必爭之地。城內設有託孤堂,是敘述劉備託孤的事蹟。白帝城內有諸葛亮銅像,銅像身後有漢白玉雕刻的「出師表」碑,《出師表》可是當年考試必背的文章,所謂「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出師表》文字精準、結構緊密,古文是現代語法的根源,想不通爲何課綱要刪減文言文,抹殺青年學生求知的權利,難怪許多人有不同的想法。

長江三峽迂迴曲折,變化最大之處在石牌,長江在此右拐110度,船隻必須轉彎方能通過,石牌江面寬僅百餘公尺,水流湍急,暗礁密佈,兩岸兀立斷崖絕壁,易守難攻。1943年5月到6月間,日本人慾溯江而上,由宜昌進攻重慶,懾於石牌要塞炮臺的威力,江面漂雷的殺傷力,難從正面接近,日本遂進攻石牌要塞的後方及側翼,國軍由胡璉率領十八軍第十一師負責防守石牌要塞,保衛戰就發生在石牌方圓70裡處,國軍取得最後勝利,但無數官兵也長眠於此,蔣介石認爲石牌戰役的轉危爲安爲抗戰六年(1937-1943)中最重要之關鍵。即令硝煙盡散,但對石牌保衛戰中國軍英勇戰跡依然嚮往,此次遊西陵峽經過石牌,但見兩岸地勢險要,長江水道在此轉彎收縮,深感不虛此行,也印證了書本上所得到的印象。

三峽水庫蓄水量的調節需達到防洪與發電的功能,長江水位的控制目標爲汛旱並防.爲確保防洪安全,於7、8月汛期來臨前,長江上游水位需降低,騰清水庫容量,以容納汛期時涌入的大量雨水。5月下旬重慶附近的長江,水位低,約爲145米左右,水淺不利大型輪船的停靠,爲此旅遊團上船的地點由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朝天門碼頭改移到較下游的酆都碼頭;長江水位的降低,導致由停船處至岸上碼頭至少要走200多個臺階,來回一趟要爬500個臺階,若再加上旅遊其他的行程,每天平均要走1萬5000步,對不常運動的老年人而言,的確是個負擔,得出結論是旅遊要趁早;三峽水庫9、10月開始蓄水,則上游水位上漲,由停船處至岸上碼頭的階梯就相對減少,走起來就不會那麼吃力。

搭乘的遊輪「華夏神女三號」,屬豪華等級,旅行社安排的住宿爲陽臺艙,待在屋內就可欣賞長江景色,享受度假的悠閒感,吃飯的餐廳爲VIP等級,菜色精緻,並提供葡萄酒及白酒等無限暢飲,住的舒服,吃的愉快,喝的盡興。船移景異,景色因時因地而異,船邊滾滾江水,不知淘盡多少風流人物,雄偉的長江,千古猶如一日,登船遠望,真不知今夕何夕。

●三峽大壩 百年夢想

第六天參觀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干流上,建壩的着眼點在防洪能力、發電效益及航運改善;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5公尺,壩頂高程爲海拔185公尺,正常蓄水位海拔175公尺,大壩工程完成後,下游河段防洪標準由原來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緩解了中下游枯水季的航運交通,三峽電站每年1000億度的發電量,大大減少了燃煤發電產生的空氣污染。所謂「中間泄洪,兩邊發電」、「動水發電、靜水通航」、「小船坐電梯,大船爬樓梯」正是大壩的寫照。

在大壩工程的制高點●子嶺觀景臺上,極目遠眺,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遙想百年前,國父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三峽工程的原始構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今天總算完成,國父若地下有知,真不知有多麼高興。

●夢迴楚荊 車馬雄陣

楚王車馬陣景區系湖北省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挖的第一號墓坑,熊家冢位於楚國故都荊州古紀南城近郊,楚國王室姓熊,楚王陵氣勢恢宏、威武壯觀,被譽爲「天下第一王陵」。

熊家冢佔地面積731畝,由主冢、殉葬墓、車馬坑、祭祀坑組成,熊家冢有40座車馬坑,主冢一號車馬坑最大,已發掘出43輛馬車、164匹戰馬,其車馬一致向西,作駕馭狀擺放,象徵墓主人的靈魂隨時可以指揮車馬列陣出發,體現楚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其中六馬駕車3輛,據史書記載,在周朝,只有周天子方有資格乘坐六匹馬拉的馬車(天子駕六)。楚王是周天子轄下的諸侯,卻乘坐此高規格的馬車,說明陵墓主人的僭越行爲,後世「不服周」的說法,被當地人引申爲「不服氣」。

楚王車馬陣規模宏大,陣列儼然,車馬繁多,工藝精湛,文物考古專家譽爲「北有秦皇兵馬俑,南有楚王車馬陣」,楚王車馬陣的年代屬春秋戰國時期,早於秦朝時期,和秦始皇陵兵馬俑不同的,楚王車馬陣用的是真車真馬殉葬,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則爲陶塑品,楚王車馬陣車馬擺放的非常整齊,後人據以推斷可能是先毒殺車馬後再殉葬的結果。

●知音號 漂移式多維體驗劇

第九天晚上在武漢觀看《知音號》實景劇,叫好又叫座。實景劇場設在一艘移動的遊輪上,該輪系以20世紀初民生輪船公司的「江華輪」爲原型所打造;實景劇穿越武漢百年,重現民國二、三十年的情景,藉者百餘位不同的人物,重現武漢當年的歷史文化,演譯了各種不同的人生體驗,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構成漢口的世態衆生相,親情、友情、愛情濃縮在長江、碼頭和「知音號」這條漂移的船上。幕幕場景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觀衆融入劇中的情境,彷彿走進了如真似幻的歷史裡。

實景劇的尾聲爲觀衆登上知音號頂層露天甲板,爲船客提供一個遇見與瞭解的現場,也爲船客提供一欣賞武漢夜景絕佳的機會,當夜(6月5日)天空清晰明朗,遊輪從長江二橋橋底緩緩通過時,但見長江二橋燈光閃爍,江邊兩岸大樓樓面播放動畫,璀燦奪目,予人非常獨特的光影感受;臺北101大樓除夕的燈光秀與其相比,101大樓的燈光秀僅是單點,而漢口的燈光秀則是江邊衆大樓整體的互動,一片燈海,非常震撼,感受到武漢的城市魅力,值得觀看。(蔣世安/臺北)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