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長江大橋的工程奇景

長江大橋工程奇景。(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有幸參加中華兒女體驗營,來到重慶重慶市抗戰時期的首都和陪都,在我的記憶中,重慶這一地名只出現在歷史和地理教科書裡,近來旅遊業發達,才能透過傳媒認識到重慶的大概輪廓

朝天門 拱橋獨特

一下飛機就感覺大陸硬體建設已不是過去可以比擬的了,到了重慶,發現大橋何其之多,一座比一座高,每一座所採用的工程設計也都不盡相同。

重慶是一座山城地形起伏較大,平均海拔爲400公尺,地勢從南北兩面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質又多爲石灰岩地貌構造,有許多溶洞溫泉,並多峽谷關隘,且是嘉陵江與長江的匯流處,江河船運頻繁,難怪會建出這麼多跨距寬,橋墩也高的世界級大橋。

參觀行程中,自然會見到許多座極具設計特色的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拱橋,西連江北區, 東接南岸區主跨長五五二公尺,全長一七四一公尺,若含前後引橋,則長達四八八一公尺,主跨爲目前世界最長的鋼拱橋, 超越上海的盧浦大橋,是重慶主城區的第八座跨江橋樑

朝天門大橋原定計劃是要橫跨長江跟嘉陵江,一直連通到南岸區渝中區和江北區,但因爲朝天門地區的搬遷費用過於高昂,計劃才改爲連通南岸區跟江北區,實際上朝天門大橋並沒有通過朝天門附近。

複線橋 兩橋並行

大橋獨特的拱橋造型,是重慶市民全民投票票選出來的,同時也是第一座在大陸,由全體市民票選出來的公共橋樑建設方案,其中的意義,是向市民分享歷年來經濟開放所帶來的成果

作爲重慶主城區城市幹道組成部分之一,長江大橋與長江大橋複線橋並行,只相隔25公尺,這是因爲長江大橋是長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橋樑,也是重慶主城區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樑。

長江大橋交通流量非常大,是大陸車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橋樑,因爲該橋原有設計日交通流量爲二萬輛,但實際每日交通流量已達八萬輛,因此必須擴大通行能力,這也就是長江大橋複線橋後來建造的原因。

菜園兩用設計

菜園壩長江大橋採用公路與軌道兩用設計,令我印象深刻,大橋高114公尺,是長江上橋面高度最高的大橋,橋體自離開地面後分爲三層,第一層直通往上半城的兩路口地區, 第二層向下盤旋,通往地面菜園壩立體交流道的向陽隧道和菜園快速路,第三層盤旋三週後,通往橋頭北側地面的鐵路重慶站站前立體交流道,交流道高達97公尺,約相當於30層樓高,路過的行人絕對會對它的立體交流道印象深刻。

在參觀的行程當中,見到了那麼多的工程奇景。心中除了深深的佩服當局政府以外,也不免因此憂心起臺灣的未來,我只希望兩岸民間的交流能夠更爲頻繁,取代政治上的紛紛擾擾,讓兩岸人民搭起和平的橋樑,方能共築更好的未來。

本文由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