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對「有用」纔有用的反抗
中國美術學院的老師正在介紹專業和特別教學項目。(作者提供)
爲期一週的field trip終於結束了!一週的時間裡,我們100多號人從北京到杭州、寧波,每天都在參觀、交流……行程滿滿當當的,久違地體驗了一把「旅遊團」的感覺。
不少外國同學甚至有點水土不服,又經受不了「連軸轉」,已經默默休病假了……
調研的第一站是中國美術學院(國美)的良渚校區。
01
來之前真沒想過國美居然在杭州還有分校區。是不是良渚這邊風景獨美,適合寫生,才落戶於此?後來發現並不是。
但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爲什麼要在field trip期間把一堆專業中國學的外國人拉來欣賞藝術——咱們基本都不是藝術出身,人家學院也不是隻畫中國畫,又不沾藝術交流,也不沾文化交流……
我的很多同學也不理解。
於是後面的一週還時不時有人提起國美給我們播的第一個視頻:關於校區建築設計的概念視頻。
雖然設計師真的很知名,但我們是真不理解如此藝術的視頻。
很多同學評價爲「是外星人攻佔地球的驚悚片」,我們用「that thriller」代以稱呼,淪爲了一個哏。
但幸好,那只是給我們放的第一個視頻,只是一個開場。
接下來,更多的視頻則是學生們天馬行空的創作。
有因環境污染出現的新的「四大神獸」,具體形狀和名字由該區域特有的瀕危動物變化而來,其顏色從環境污染中提取。
還有未來的人體,在現代人的基礎上增設複數個足夠實用的身體器官——比如額外增加胃或者大腦——以後長什麼樣。
我看得倒挺樂的。自由活動時間時跟同學們聊天,沒想到有同學問:「這些設計有什麼實用性?意義在哪?」
我摳了摳腦袋:還真是。
國美的二樓都聯通在一起,設計師巧思。(作者提供)
設計出來一個形象又控制不了環境污染,幻想出未來人體又改變不了人類的進化方向。
但是,是「實用」纔有「意義」嗎?
面對同學的問題,我點了點頭,當時也沒想出什麼反駁的點子,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直到晚上在房間整理照片,纔看到PPT上的這句話:從「爲現實和邏輯的可能性而設計」,到「爲不存在的世界和不可能的想像而設計」。
我豁然開朗。
爲了想像而創作,而不是爲了有用而通過想像以創作。
原來「想像」不止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目的」,想像本身就可以是一種意義。
02
之前就很驚訝。
還記得,當我度過了相對快樂的大學四年後,大一的小朋友問我曾經參加的項目「能不能幫助保研」。
我回答他,我也不確定,可能吧。因爲當時報名參加只是感覺很有意思。又勸他:才大一,還是先好好享受大學生活吧。
我心想,是不是華科不夠高,他特別想去更好的地方,才如此焦慮?
然後我就來到了算是大陸最高的學府——北大,發現在這裡,也一樣。剛剛開學,還在選課的時候,北大的校內論壇裡全是「這門課籤不簽到」、「給分怎麼樣」的帖子。
評論區都以過來人的經歷給出建議:「這門課很水,結課就一論文,輕鬆」、「老師給分很離譜,別來」。
但鮮有「這門課有趣嗎」、「老師教學水平怎麼樣」的疑問。
即使老師上課只是照着PPT念稿,只要最後給A,無腦選就對了。
只爲了最後成績單上那欄分數。
課外活動也是。
我們學院經常有名家教授來做客,活動很頻繁。
但沒有EC Point(課外學分,對評選獎學金有幫助)的活動,總是人數寥寥。
即使有了EC Point,不少同學也是往後排坐,該自習自習,該玩手機就玩手機。
爲了EC Point,選擇不感興趣的活動也要花時間「坐牢」。
我也變得一樣了。
考慮着要爲實習騰出時間,這學期硬是把課修滿了,只想着下學期排課儘量少一點,看看能不能空出更多時間來滿足「到崗四天」的需求。
來北京之前的願望是「逛遍北京所有的公園」,來了兩個月只想着「做什麼對找工作有用」。
什麼時候,我們的優先級變成「有用」了?
對比了一下自己大一的心態和現在的心態,發現這事還真不能怪某些人口中的「優績主義」。
又不是我們拿到那份成績單就達成人生最大成就了——後面還有很多「步驟」呢。
03
好好學習、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步驟」。
現在到了「上大學」的階段,下一個步驟無非是「上一個更好的大學」或是「找到一個好工作」。
但之前,我們可以先安心地享受「做自由而無用的人」的三年,再去考慮讀研還是求職。
而現在,激烈的競爭讓每個人都喘不過氣來。
想要深造,從大一開始成績就不能懈怠,還要時刻準備聯繫導師進組參加科研——據部分同學吐槽,本科生做科研基本只能打個下手。
想要求職,先準備好三、四段垂類領域的大廠實習——大廠的要求是一週四天到崗、連續六個月以上,那就翹課去實習。
最恐怖的是沒有容錯率。
你大一高數考砸了,只拿了70分?收拾收拾別想着保研了,準備考研就業兩手抓吧!
你大二大三才想起要實習,公司只要「有相關經歷」的,後悔爲什麼大一寒暑假全玩兒去了。
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只能以「這件事有沒有用」來衡量要不要把時間花在這裡。
但我還是時常想念,花時間蹭課時的屢屢共鳴,在秋天的街上撿銀杏葉時的喜悅,騎車半小時去三四公里外的店吃美食的滿足……
這些體驗,對我來說雖然「沒用」,但很「有用」。
所以很感謝,國美給了學生一個空間去「爲不存在的世界和不可能的想像而設計」,一段不用考慮「有用」才「有用」的時間。
這份想像的存在本身就可以是一種意義。
參觀的自由時間裡,還翻到了國美的設計合集,其中的章節標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很喜歡這種漫無邊際的聯想,分享給所有人。
最喜歡的還是我在整個校園裡看到的唯一一個標語。
國美校園裡看到的標語。(作者提供)
不是紅色的、鮮明的、突如其來闖進場景的,也不是「要」、「必須」、「禁止」類起警示作用的。
只是單純的、和校園主題色一致的綠色的大字:「以純粹的美來喚醒人的心」。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更多的時間,有能力幹些足夠純粹的事。
(AveryMorgan/北京大學碩士生)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微信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