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大陸美麗鄉村建設 有臺灣人的身影

福建永泰嵐口閒置的村合作社,與臺灣團隊合作改造成「嵐口·遇見臺灣」,帶動當地生態旅遊。(永泰縣臺港澳辦提供)

尾林村村如其名,是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最尾端的一個行政村,常住人口不足40人。一年前,村中零星的梯田農業產值極低,村子基礎差、底子薄、住房分散,百廢待興。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人才委員會主委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來到村裡時,還沒有路燈、公交、自來水、公廁垃圾亭、活動中心、公園食雜店

在永泰縣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的牽線下,馬彥彬邀請大陸不同高校的臺籍教師和臺灣青年設計師組成臺灣設計團隊,參與到同安鎮尾林村西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每週住村提供陪伴式服務。

整治環境 打造慢活青創村

湖北經濟學院環境與產品設計系副教授張示霖花了三天時間徒步走遍兩個村子,拍下公共區域和每家每戶房屋外立面的照片,繪出一張張改造設計圖。「項目規畫前期必須清楚村子完整真實的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路。」張示霖說。

福州市區到尾林村有近2個小時的車程,記者近日乘車來到尾林村時看到,經過一年的美麗鄉村建設,破敗的舊村部被改造一新,兩層樓分別設置了農特產產銷中心和村情村史館,全新的灰瓦屋頂美觀又解決了漏水問題;二樓平頂裝上屋頂和欄杆,擺上茶桌,成爲觀景茶歇的平臺;村宅老舊的裸房外立面和庭院得到美化,山坡上依地形建起小小的健身休閒公園;污臭的旱廁被拆除,新建起潔淨的公廁,村裡還佈設5個垃圾分類亭……

被改造一新的尾林村舊村部,全新的灰瓦屋頂既美觀又解決了漏水問題;二樓的平頂裝上屋頂和欄杆,擺上茶桌,成爲觀景、茶歇的平臺。(福建省永泰縣臺港澳辦提供)

「美麗鄉村建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整治基本環境,我們幫村子做好了。」馬彥彬說,最令團隊成員們有成就感的事是,去年村子裡有史以來第一次裝上了太陽能路燈。

尾林村美麗鄉村建設步入收尾階段,但在馬彥彬看來,這是村子發展特色農業和旅遊業的一個起點,過去閉塞的交通導致產業發展受到侷限,如今尾林村迎來發展機遇。「希望未來遊客經過這裡,會願意停留一下,拍拍照,採摘水果,買一點特產,喝茶吃飯。」馬彥彬說,「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村子纔有機會發展。」

村子環境變好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探親,驚詫於村莊發生的變化,也看到鄉村振興的機遇,動了返鄉創業的念頭。村民林傑17歲時才第一次走出同安鎮,到濟南、北京從事休閒食品批發,在外漂泊了十餘年,他選擇從大城市回來「做一點事情」。

小時候經常看到山上有野生的獼猴桃,林傑覺得尾林村種植獼猴桃可行,闢了一塊地做試驗種植區,種下30多個品種,從中選培出最高產、抗病性好、適宜在當地推廣種植的「黃金海岸」和「伊美」。「在外面打拚這麼多年,我瞭解水果市場,也瞭解家鄉過去農業發展的弊端。」林傑說,例如過去永泰種植李子,各戶各種各的,沒有標準化,品質無法掌握,這樣的產品放在市場中毫無競爭力。

爲了規避這種發展模式,林傑成立了曉時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村民可以帶頭種植或以土地入股,公司統一提供種苗和技術。如今,該公司的種植基地已經推廣到永泰縣同安、梧桐、赤錫等六個鄉鎮,總面積近600畝,增加了村民收入,也盤活了幾近拋荒的土地。

馬彥彬計劃未來幫林傑在村子裡做獼猴桃採摘觀光果園,吸引城市裡的遊客。改造尾林村,他和團隊的策略是,打造「慢活青創村」,以返鄉或入駐青年創新創業爲動力,以「小衆」「慢活」「低耗」爲訴求,逐步發展區隔化、特色化的深度生態旅遊產業。

■村子宜居 讓村民有歸屬感

西安村是同安鎮西南片區的核心村,已經形成村民聚居的街道,有廣場、禮堂、幸福院、衛生院等公共服務場所。「這些都是尾林村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同時面對兩個基礎不一樣的村子,改造的策略也不同。」馬彥彬說,「可最終目標是一樣,希望幫村子做好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基本人居環境的整治,讓它們更宜居。」

針對西安村,團隊的策略是打造「百草青創村」,建立以油茶、中草藥爲核心的「六級產業」,結合體驗、研學與觀光,拉長產業鏈,拓深加工層次,細化加值環節,增加村民收益。

走近村口,新設置不久的石頭村標讓村民有歸屬感了。臺灣團隊在村裡整治污水、拓寬道路、修繕水溝,活化閒置空間,改善幸福院探索建立「星創基地」,引進陽光學院師生實習實訓,「百草園—中草藥試驗基地」也正在加緊施工中。

西安村村委會主任盧伯欽告訴記者,過去西安村家家戶戶種植茶油、山倉子,但產值不高,如今很多年輕人回鄉發展,成立科技公司研發、生產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或從事特色生態養殖

「新農民」盧紹華就辭去了大城市醫院高管的高薪工作,回到西安村流轉了幾百畝的荒山、荒地成立富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七彩山雞、珍珠雞、土雞和黑色藏香豬等,和村民們一起發展特色生態養殖業。他也經常到「星創基地」取經,與年輕創客們分享創意,碰撞思想。

■經營民宿 推動當地生態旅遊

尾林村和西安村的變化,被嵐口村村主任張世英看在眼裡,也開始謀畫藉助臺灣教師、建築師以「陪護式」服務參與的合作模式,推動鄉村振興。

嵐口村拿出閒置的村合作社,與臺灣團隊合作改造成民宿。這棟二層樓的建築是很多村民的記憶,因而改造團隊保留了該建築的木結構和厚土牆,請當地資深的師傅用傳統工法修繕翻新。近日,「嵐口‧遇見臺灣」民宿對外試營業了,由馬彥彬的妻子林佳垔和臺灣的閨蜜宋慧珍合作運營。

林佳垔和宋慧珍引進了很多臺灣元素打造民宿,比如在門口的草坪上用矮籬笆圍出寶島的形狀種上薰衣草,設置「奉茶」桌,公共區域的電視裡循環播放臺灣歌曲MV,用日月潭、阿里山、澎湖灣等臺灣知名景點給12間房間命名,房內提供對該景點的介紹海報與書籍、臺灣茶包與風味小點心。

在臺從事20餘年消防工程的宋慧珍,因熱愛烹飪考取了臺灣中餐烹調丙級證照,經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直接採認,在福州直接拿到了中式烹調師三級證書。「我們給住客提供滷肉飯、肉燥飯、大腸包小腸等臺式特色餐飲,讓他們體驗地道的臺灣味。」宋慧珍說。

閨蜜倆希望通過民宿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她們已經和民宿附近的農戶洽談過,可以帶客人養蜂場手作蜂蜜蛋糕,或去竹林裡挖竹筍,共同把當地的生態旅遊做起來。

「我們也會幫客人規畫旅遊線路,推薦大家看附近有名的莊寨,體驗鳥叫蟲鳴的生活。」林佳垔說。

開花結果 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

永泰縣是福州市最大的山區農業縣,人文底蘊豐厚。自2014年引入臺灣打開聯合團隊參與嵩口古鎮建設開始,兩岸鄉建鄉創合作不斷「開花結果」。

永泰縣臺港澳辦主任謝平海表示,將圍繞永泰的獨特特色「做臺灣青年參與鄉建鄉創的文章」,依託省級閩臺農業融合產業園,希望吸引更多有實力、有能力、有技術的臺灣人才參與產業振興。

馬彥彬和臺灣團隊剛來到永泰的鄉村時,「很多村民從前幾乎沒見過臺灣人」。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他們與村民慢慢結下深厚的感情。今年春節,馬彥彬夫婦第一次留在福建鄉村過年。「有10多戶村民邀請我們到家裡一起吃飯,我們真的覺得很感動。」馬彥彬笑說。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兩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馬彥彬說,「大陸鄉村建設需要方方面面人才,希望更多臺灣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列。」(閆旭/福建)

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人才委員會主委、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介紹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尾林村美麗鄉村建設前後的變化。(永泰縣臺港澳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