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異常!大白天遇不怕人鼬獾 農委會:主動避開

民衆若到山區,看到鼬獾建議主動避開。(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出現鼬獾感染狂犬病,且咬傷人的案例,讓民衆開始注意鼬獾這種動物。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表示,鼬獾是夜行性,且非常敏感,大多晚上纔會出來活動覓食,假使在白天看到鼬獾,且看到人不會害怕,就表示可能出現異常,民衆應主動避開。

南投縣魚池鄉、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先後發生鼬獾確定感染狂犬病毒,23日又傳出有民衆在家中被感染狂犬病的鼬獾咬傷。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哺乳類研究室組長鄭錫奇提醒民衆,鼬獾在臺灣分佈區域很廣,中低海拔的山區都會出現,是常見的野生哺乳動物

鼬獾是食肉目貂科動物,體長約30到40多公分不等,體重約1到2公斤;外型特徵在背部中央頭頂有一條白色長毛區,臉頰眼睛周圍也有明顯白毛,其餘都是黑褐色,乍看頗像國劇臉譜,所以又有花臉貍的別稱。

鼬獾白天大多藏於洞穴中休息,在日落黃昏時外出,主要用嗅覺覓食,會獵捕蜥蜴鳥類蝸牛蚯蚓或其他大型昆蟲,也會採取果實,是雜食性動物。臭腺非常發達,被驚嚇時會分泌惡臭驅敵,因此身上會有惡臭氣味,很少人養殖或特別獵捕來食用

鄭錫奇說提醒民衆,在野外進行務農或登山健行時,儘量不要帶家犬貓等寵物進入山區,降低寵物與野生動物有接觸機會;而家住山區的的民衆,則要隨時注意家中犬貓狀況,一有異常須立即通報,也儘量減少小孩與犬貓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