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腳踏實地 將父輩櫻花園發揚光大

每年1月-3月,福建清流(賴坊)千畝櫻花綻放,美不勝收。(作者提供)

「大陸開展鄉村振興爲臺胞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大的舞臺。」近日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海峽兩岸融合鄉村振興促進會會長李秋銀如是對記者說,她希望藉助老一輩臺商的經驗,帶領協會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將協會打造成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春節,李秋銀在清流賴坊的櫻花園進入最佳觀賞期,日均吸引遊客超過5000人次。她的櫻花園裡有紅粉吉野櫻、大島櫻、八重櫻、牡丹櫻等10多個品種約30萬株櫻花,是福建目前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種最全、花期最長的賞櫻勝地。

「我從廈門開車過來,帶家人來感受櫻花美景,這裡還有茶山、古民居,相互映襯,非常適合一家人來遊玩,像天然氧吧,很舒適。」遊客賴貴旺說。

賴坊櫻花園是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成果的見證。早在2012年,李秋銀的公公簡文通從臺灣來到這裡種櫻花,着手打造集櫻花培育、種植、休閒觀光、鄉村旅遊開發爲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基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櫻花園已成爲當地一張「燙金名片」,去年2月吸引20萬人次遊客前來邂逅粉紅花海。

爲提升遊客的體驗感,近年來,清流縣圍繞櫻花季的文旅消費市場,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服務保障,在賴坊櫻花園硬件設施方面投入30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提升觀光步道、櫻花驛站、櫻花文化交流基地、瞭望塔等,同時,爲了更大程度地承接客流量,在吃住行遊購娛方面下功夫,推出特色美食、流動酒席,增設特色民宿、免費接駁車、櫻花印章、非遺體驗等,助力全縣文旅消費市場更好發展。

「公公在這裡十來年,從最開始幾株櫻花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真的很令人敬佩。」兩年前,李秋銀和丈夫從臺灣新北來到清流,幫公公打理櫻花園。「我們感受了櫻花季的氛圍,加上當地政府在生活上的各種幫助,我們最終決心留在這裡發展。」

李秋銀之前沒有櫻花種植經驗,來清流後開始向公公學習。「櫻花園有1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都需要一步一步去學習瞭解,很考驗人的耐心。」在櫻花種植上積累經驗後,她通過嫁接實驗,培育出多個新品種。

「農作物種植也需要創新,有亮眼的農產品推出,纔會有市場競爭力。」在李秋銀看來,隨着生活水平提高,觀賞性盆景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她和丈夫另闢蹊徑,把櫻花做成「梅花鹿」「鈴鐺」等各種造型的盆景,受到市場歡迎。

「她要往盆景方面去發展,讓櫻花也可以在客廳、辦公室種植,還可以控制開花時間。」簡文通對兒媳的做法也很贊同。

李秋銀介紹她的櫻花盆景。(作者提供)

近年來,清流縣依託臺灣農民創業園,打造以百畝精品蘭花園、千畝櫻花觀賞園、萬畝生態茶園爲代表的規模化、品牌化農業項目,促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三明市也加快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促進鄉村振興。

2023年12月,李秋銀當選清流縣臺灣農民創業園籌建海峽兩岸融合鄉村振興促進會首任會長,她說:「大陸市場很大,只要腳踏實地從事一個行業,就會有發展的機遇。」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後,大陸惠臺政策措施持續疊加,推動福建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身處其中的李秋銀「倍感幸運」,她認爲,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發展格局,融合的腳步會越來越密集。(雷朝良、黃豔)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