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Q2爲90.93 5項指標全下滑

▲根據臺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調查,其中五項指標包括辦公室旅館店面土地開發以及總體經濟環境全數下滑。(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臺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發佈今(2018)年第2季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結果顯示5項指標當中,包括辦公室、旅館、店面、土地開發和總體經濟環境全數下降。學者分析,可能是受到美國即將升息及美中貿易戰整體經濟及房市影響

根據臺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調查,今年Q2總平均指數爲爲90.93點(滿分200),較上一季下降5.57點,顯示整體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較上一季來得較悲觀。

ICI指數以100爲基準,分別計算5項指標,再將各項指標之點數平均。ICI指標分數範圍在0~200之間,在0~100之間屬於「偏向保守」;中間值100 爲「持平」;在100~200之間屬於「偏向樂觀」。

本次調查,五項指標 (辦公室、旅館、店面、土地開發、總體經濟環境)皆全數下降,其中,信心最高的指標從上季的「土地開發」轉變成「辦公室」,「土地開發」則居於第2名;信心指數居第3的指標爲「經濟環境」,在此次調查結果也比前一季下降5.95點;居第4的「店面」則是調查中相對較保守的指標,本次調查較前一季下降6.36點。

政治大學總務長兼地政學系特聘教授林左裕分析,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下滑可能是受到美國即將升息以及美中貿易戰對整體經濟及房市的影響所致。

臺灣CCIM不動產投資協會理事長黃鵬䛥則認爲,這跟臺灣國民所得不變有關,在民衆所得固定、購屋能力有限之下,當然建商購地意願也會降低,使得資產活化的「辦公室」產品勝出,如同美國的Wework,新加坡的Kafnu以及中國的粿心社,皆是利用辦公室做資產活化的例子

臺灣CCIM不動產投資協會市場研究委員會主委蘇明俊也以信義計劃區Q2發展爲例,南山廣場辦公大樓甫完工就高達9成進駐率,高樓層租金更超過每坪新臺幣5000元,創臺北近期商辦租金新高,連帶也讓附近富邦集團A25地上權案,將原本引進頂級瑰麗酒店(Rosewood)的計劃,考慮整棟改爲辦公室使用,顯示出市場「棄旅館就商辦」的態勢越來越明顯。▼臺北信義計劃區。(圖/記者季相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