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產最終方向 謝金河:必須朝高附加價值產品邁進

財信傳媒董事長金河。(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導致許多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產業鏈因此重組影響相當劇烈。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我國經濟部長沈榮津邀請電子業大老商量對策後,得出的結論爲「高階電子回臺,低階東南亞」,他認爲,方向大致沒錯,但最後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必須朝高附加價值產品邁進,這纔是一勞永逸解決方案

謝金河舉例,他日前前往林口科技園區參觀Garmin公司,該公司有高達93%的產品在臺灣生產,該公司將生產基地設在臺灣的做法,讓該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達58.92%,浄利率則爲20.72%,「這比起生產基地全面外移的電子五哥毛三到四,實在強太多了。」

他指出,Garmin去年的EPS3.71美元,配發2.28美元現金股息股價一度從30.93大漲到89.72美元,目前市值158億美元,比臺達電、聯發科大一些。這些年Garmin不管獲利或股息都很受投資人肯定,今年殖利率仍有2.86%,在美國股市是很績優的公司。

此外,在生產線上Garmin全面僱用本國員工而非外勞,其動線設計的相當細膩,謝金河表示,除了全自動化生產線外,他還特別注意到在SMT生產線上有一些膠合的流程,卻一點味道也沒有,「Garmin產線一塵不染,這是我看過最現代化的生產線。」

其實Garmin是從衞星導航設備起家,公司名稱爲「臺灣航電」,近期則逐漸以運動手錶業務廣爲人知,旗下運動手錶能應付潛水高爾夫游泳航海等各種情況,謝金河表示,他在該公司的展示廳中有看到一隻要價近10萬元的手錶,他認爲,能把幾千元一隻的運動手錶做到如此高價,這正是臺灣消費電子產業只知殺價取量和廉價競爭的最好示範。他表示,Garmin是一間相當好的企業,可惜股票在美國掛牌,但他也建議經濟部長,「號召臺商迴流不妨以Garmin爲師!」